儿童螺旋CT增强扫描时的护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儿童螺旋CT增强扫描时的护理
【关键词】 螺旋CT
螺旋CT增强扫描是在平扫的基础上为明确诊断,从患儿静脉内注射造影剂做增强检查,以显示普通螺旋CT检查不能显示的等密度病变。由于增强扫描需采用短时间、大剂量、快速注射造影剂且要在短时间内能完成大区域性扫描,因此许多患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反应。所以,患儿的CT检查是否能得到满意的结果与检查过程中的护理工作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我院自2001年12月引进螺旋CT后就开展增强扫描,取得了良好的诊断效果,现将检查过程中的护理体会 总结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 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1年12月~2006年5月于我院进行螺旋CT增强扫描的患儿共计1220例,男755例,女465例;年龄5天~16岁。检查部位:头部420例,颈部156例,胸部108例,腹部318例,盆腔96例,四肢及其他122例。
1.2 方法
采用西门子Esprit螺旋CT,亚泰JL-100E型高压注射器,其中3岁以下及静脉细的患儿采取手推造影剂来代替使用高压注射器。在注射造影剂前均先静脉推注地塞米松0.2~0.5mg/kg,造影剂均选用非离子型的欧乃派克,剂量为2ml/kg,注射速率1~3ml/s。对于不合作患儿在增强扫描前肌注鲁米那或10%水合氯醛灌肠,使小儿安静入睡,以达到制动,保证扫描顺利进行。
2 结果
所有病例均能顺利完成增强扫描,增强后影像质量优1125例(占92.21%),差95例(占7.79%)。注射造影剂后出现恶心、呕吐等轻度过敏反应16例,且症状在扫描结束后很快消失。出现中度过敏反应5例,在配合医师处理后,患儿亦好转恢复。
3 护理体会
3.1 增强扫描前的护理
3.1.1 心理护理
应向患儿及其家长介绍CT增强检查的方法、优点及安全性和对疾病诊断与 治疗 的重要性,解除家长心中的疑问和紧张心理,积极指导家长主动配合,消除患儿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的恐惧感。使部分较大年龄儿童能配合完成扫描,而对于不易合作患儿在镇静后可顺利完成扫描。精神因素是 影响 过敏反应发生的重要因素[1],故通过耐心的解释工作可使患儿及家长心情放松,以达到预防和减轻造影剂反应发生的目的。本组共出现16例轻度过敏反应,5例中度过敏反应,因造影前良好的心理准备,故患儿及家长情绪较稳定,且不良反应在对症处理后很快消失,造影效果良好。
3.1.2 镇静剂的 应用 及护理
使用镇静剂均会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故对听话懂事的患儿尽量不使用镇静剂,尽量使用安慰的方法使之合作。而对于不能合作必须使用镇静剂的患儿,剂量应按体重一次给足,避免重复给药,否则效果不佳。在使用镇静剂后,应严密观察其血压、脉搏、面色是否正常,呼吸的深浅,口唇有无发绀等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并通知医生。
3.1.3 用药前应询问病史和掌握适应证
经大量临床实践证明,某些情况下人群发生造影剂不良反应几率高于普通人群5~10倍,因此要倍加重视[2]。护理人员应熟悉造影剂性能、不良反应、并发症,并准备好急救器械和药物,如氧气、吸痰器、血压计、肾上腺素和异丙嗪等。同时应详细检查患儿的准备工作,了解患儿有无药物过敏史,严格掌握增强扫描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本组患儿均安全地完成了CT增强扫描检查。
3.2 增强扫描中的护理
3.2.1 检查时的一般性护理
协助家长去除患儿扫描部位的金属物品和 影响 图像质量的饰物,并按照检查部位摆好体位,尽量使患儿舒适。同时,在CT扫描中应做好患儿和家长的防护工作。用铅衣、铅帽等将患儿的非检查部位遮盖起来,尤其对于儿童性器官和内分泌腺要特别注意,避免不必要的照射。对于家长应尽量减少陪护的人数,必须要陪护的,家长也要穿戴铅衣、铅帽等防护用品。
3.2.2 注药时的护理
在增强扫描中,虽然使用的是非离子型造影剂,不易产生不良反应,但仍有发生过敏反应的可能,因此我们常规给患儿建立静脉通道,可在出现不良反应时及时用药。在静脉穿刺时,由于儿童静脉较细嫩,应仔细看好静脉的走行、深浅,动作轻柔,尽可能一次成功,以减少患儿不必要的痛苦。注射造影剂时,应注意注射速率和密切观察小儿有无反应,造影剂注射速率应控制在1~3ml/s之内,同时要观察有无脱针、渗漏等现象。若出现造影剂不良反应,轻度的可不处理,但需要密切观察,同时应从精神上安慰、鼓励患儿,使其消除紧张情绪。而对于出现恶心、呕吐、胸闷、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或病情发生变化,应立即停止注药,积极组织抢救,要保持患儿气道畅通,及时去除分泌物,并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必要时给予口服或肌注抗组胺类药物,直到患儿脱离生命危险。
3.3 增强扫描后的护理
注射完造影剂并检查结束后,患儿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