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艳辉论文《解决四大拦路虎--爱上习作巧表达》.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解决四大拦路虎 爱上习作巧表达
安化县江英学校 彭艳辉
今年,我教的是三年级,作文才刚起步,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不知道作文是什么,一脸茫然的样子。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眼巴巴的望着老师。经了解有两个层面的原因:一是学生层面的。一方面表现在无米下锅。小学生觉得生活平淡,每天都是玩、上学、做作业,无内容可写,乱编的多。这是对周围事物没有留心观察。缺乏想象力,题材千篇一律,难以表达真情实感。另一方面是无话可写。也就是说小学生掌握的词语不多,积累语言不多,干巴巴的老是那么几句反过来复过去地说。二是语文教师层面的。作文课没有现成的路要走,教师上作文课很盲目。只是一味的出示作文题目,并简单的进行指导、点评,就让学生自己去写。难怪学生乏味,害怕写作文。那么怎样扭转学生写作文时的恐怖、畏缩心里及语文教师作文课上的倦怠感呢?针对以上问题,如何来提高农村孩子的写作能力呢?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学生层面:让学生由“无米下锅”变为“丰富杂粮”
如何引导学生由“无米下锅”变为“丰富杂粮”,有一顿营养丰富的美食呢?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采用如下措施:
1.以激发兴趣为首要。作文教学难,首先难在学生没有想它、爱它的欲望、冲动和兴趣。而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由此可见,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之源。由此推之,兴趣也是学生写作的动力之源。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呢?
一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是最重要的激趣途径。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课文内容,设计有趣好玩的活动,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有了激情,有了感受,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二是开放习作是激趣的保证。教师指导时不要轻易规定作文命题,束缚学生的个性。学生是最富有个性的个体,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喜好,又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就决定了学生会选择不同题材、不同的表达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也就会形成学生写作能创造出他们眼中的缤纷的世界。作文是一种创造活动,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束缚太多,会产生语言贫乏,内容千人一面,缺乏儿童的趣味性。生活世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如果把写作活动当做是多彩生活的一个延续,那么就会焕发出写作的无穷的动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写作,一定是针对学生的经验和兴趣的,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2.以背诵积累为有话可写。“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只有量的积累才有质的提升。学生就不会厚积薄发,就不会写作文。三年级学生由于词汇量少,语言贫乏,有时候一些事情都不知道怎样表达最清楚。这就需要平时多积累,我们学校开设了阅读、诵读、精彩十分钟课程,我充分利用这些时间针对性的进行作文前阅读,积累的准备。阅读课,我让学生读经典名著,遇到好词好句摘抄下来,我还出示一些关于写人、写事,写景的精彩开头,精彩结尾,精彩片段。让学生积累。到了精彩十分钟时间,我让学生进行美文背诵比赛。评出优秀个人、优秀小组,并进行奖励。学生为了展示个人魅力、他们背诵名家名作、满分作文、小说、诗词歌赋等。通过这种活动,在背诵积累中,也提高了写作能力。就拿本册书第三单元写景作文《秋天的图画》,由于课前进行了写景词句的积累,学生写的作文生动有趣。如:“橙红的橘子,像一盏盏小灯笼,带着脸上的微笑,在微风中摇晃;苹果将军终于在红彤彤的脸蛋上露出了笑容;”“树叶纷纷飘荡下来,红的、黄的、花的……好像仙女撒花,又犹如千万只彩色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等等。所以只有经过长期的积累,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不断的丰富,学生写作时才能“文思如泉涌”“妙笔生花。”
3.以联系生活为有材可写。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引导学生勇于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发现、探究。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既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我教学生作文时,首先让学生们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在训练过程中,我们要列出简单的提纲来引导学生,先说什么,后说什么,重点说什么,然后按说的顺序有条理地写下来。例如学生写的第一篇作文《自我介绍》,我让学生相互描述他的外貌怎样?他有什么兴趣爱好,他的优点是什么,他的缺点又是什么,让学生在组内自由地说,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同学们说得兴致勃勃。说完后,我适时的进行点拨,让他们把刚才说的内容用文字描述出来,有了先前的介绍,又加上写的是熟悉的人,学生写起来就容易多了。而且对于写作有兴趣了。
二、教师层面:让学生由“乱弹琴”变为“有章法弹琴”
1.生活中落实观察指导。课前,注重观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