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二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 高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莆田二中2013—2014学年高一历史第三学段质量检测
2014、4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闭卷考试。请将第Ⅰ、Ⅱ卷的答案分别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不能超出答题区域,否则视为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历(歴):“从止表示与脚、行走有关。意为经过”;“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希腊语中“historia”,原义为“调查、探究”。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历史应“实事”而“求是” B.历史必得亲身经历
C.历史可以任意评说 D.历史是史学记录
2、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 )。
A B.漕渠 C.都江堰 D.白渠
4、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观察下列几种生产工具的演变历程,你认为可以适用研究的主题是( ) A.播种方式的变革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D.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
清代学者陶煦说:“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这种观点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
A. 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B.“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社会风气盛行
C.小农经济的瓦解D.土地兼并现象盛行
农谚:“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早稻水上漂,晚稻插齐腰”,“寸麦不怕尺水,尺麦但怕寸水”。以上农谚反映了( )。
A.劳动人民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B.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C.农业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生产部门D. 劳动人民懂得尊重自然规律
“南海一号”是发现于南海北部、沉没于800多年前的宋代木质船,现已出土数千件完整的宋代瓷器,还出土了许多 “洋味”十足的瓷器。专家认为,“南海一号”的发现具有非同寻常的学术价值。它所提供的历史信息可能包括 ( )。
海上陶瓷之路的盛况 宋代造船技术的发展 手工工场的生产状况 制瓷技术的进步
A. B. C. D.
8、右图瓷瓶为宋朝的钧瓷。钧瓷有的青中带红,华而不俗,称为“钧红”;有的 以天青或月白与紫红色交相掩映,别致美观,称为“钧紫”。这种瓷器最有可能产于( )。
A.家庭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 D.瓷器工场印尼雅加达博物院收藏了不少写有阿拉伯文字的中国古陶瓷,比较出名的是釉外云彩大盘两件和白地青花阿拉伯文字碗一件。中国古陶瓷上出现阿拉伯文字主要( )。
A.是适应对外贸易的需要 B.是适应贵族生活多样化的需要
C.反映了各民族联系的加强 D.体现了兼收并蓄的对外政策
A.图1铁兵器 B.图2陶罐 C.图3青花瓷 D.图4铜壶
11、唐宋时期沿海港口城市蕃客云集,此处“蕃客”主要是( )。
A.徽商、晋商 B.西域商人C.波斯、阿拉伯商人 D.西藏商人
下图反映的是徽商老字号,据图可知徽商( )
出现于明清 经营种类多 活动范围广 “贾而好儒”
A. B.C. D.( )“烟花三月下扬州”,春天正是踏青游玩的好时机。假如你和你的同学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了唐朝时期的扬州,你们会看到或遇到( )。
A.大街小巷商店铺席连绵不断,街道两边建有会馆
B.在某一商店,你购买了一件精美绝伦的青花瓷
C.张老板又新购买了几十台织机,机房规模扩大了
D.乘船在运河游玩,品尝当地小吃,欣赏两岸繁华的商业景象
( )“中秋夕,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材料描绘的是 ( )。
A.汉都长安 B.宋都东京C.唐都长安 D.隋朝洛阳
时间(时代) 弘治
(1488~1505年) 嘉靖
(1522~1566年) 万历
(1573~1620年) 吴江县 3市4镇 7市4镇 10市7镇 A.经济中心地位使吴江县集市增多 B.政府经济政策调整促进了市镇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