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o多载波边界待机策略设置不当案例分析.doc

发布:2017-12-15约1.28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DO多载波边界待机策略设置不当导致AT连接成功率较低的 案例分析 南京电信无线网优中心 盛滨 钱致文 关键词:AT连接成功率 多载波边界 摘要: 南京近期完成了区县部分的基站扩容,在江宁城区升级为DO三载波区域,扩容后发现在三载波和市区未扩容的单载波区域交界处的基站37频点的AT连接成功率极低,分析后发现是由于终端驻留策略设置不当导致,在更改了终端驻留策略后AT连接成功率显著提升。 问题描述 南京在完成了江宁地区的基站DO三载波扩容后发现,载波边界的基站37频点的AT连接成功率异常,连接成功率在80%以下,下图为章村基站的统计指标: 分析过程 分析章村基站的话统数据可见,AN发起连接成功率为100%,而AT发起成功率不足70%,可见整站连接成功率低是由于AT发起连接失败导致。 从地理化上显示,该站处于扩容后的三载波和未扩容的单载波边界上,且1扇区正对着单载波区域。具体位置如下图所示: 初步定为该问题跟载波边界有关,在系统中查询该站的驻留策略设置和业务指配方式如下图: 采用该方案,系统默认将用户等效的驻留在37、78和119频点上,同时发起连接时优先在本载频上发起,如本载频满足“硬指配等效用户绝对门限”和“硬指配等效用户相对门限”时将溢出到其他频点上。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场景的分析结果: 在多载波边界上,37频点连续覆盖,78频点和119频点覆盖范围比37频点广,如下图所示: 如用户在上图中的A点驻留在78频点上发起连接请求,当78频点和119频点都符合“硬指配等效用户绝对门限”和“硬指配等效用户相对门限”时,用户将被溢出到该扇区的37频点上,但此时该扇区的37频点信号极弱,如法支持用户的连接请求,即连接拒绝,记为连接失败。 三、解决方案 由于目前寻呼业务基本没有应用,故可在多载波边界上修改终端的驻留方式,设置终端都驻留在37基本频点上,而硬指配的设置不变,使得用户只能从37频点上溢出至78和119频点,避免了上述占用78和119频点溢出至37频点失败的问题。 脚本如下: MOD DOSPM: CN=*,SCTID=*,CRRID=*,SCTARFCNLSTINCL=YES,ARFCNLST=370,SCTEXTARFCNLSTINCL=YES,EXTARFCNLST=-; 修改后的配置如下图: 四、意义与成效 改驻留方式后,话统分析如下,在修改后AT发起的连接成显著提升: 该站1扇区的AT连接成功率明显提升,指标如下图所示: 由于目前DO的寻呼业务基本没有使用,故所有的终端都驻留在基本频点上不会造成网络拥塞等问题,而发起连接时将根据各频点等效用户的绝对门限和相对门限分担在各个频点上,用户感知无较大波动。 综上,在多载波边界,按照上述配置将很好的优化系统性能,提升用户感知。 -结束- 江苏电信案例库 中国电信南京分公司无线网络优化中心 第 4 页 共 4 页 37 37/78 37/78 37/78 37 37/78 37/78 37/78 78频点覆盖范围 A点 修改时间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