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使用不当案例分析.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气压偏低超负荷胎体帘线出现问题 特征:轮胎内腔侧壁帘线松散、断裂。 原因:气压偏低,司机没有及时发现,且较长一段时间没补充气压,仍继续在低气压下超负荷运行,轮胎下沉量增长,应力下移至下胎侧,内层帘线受压缩曲挠疲劳过度而松散,严重的还会爆破。 气压偏低超负荷胎体帘线出现问题 轮胎损坏的分析和典型案例 第二部分:全钢子午胎 胎冠部分是指轮胎与地面接触部分,由胎面胶、胎冠基部胶和带束层等组成。 一、胎冠部位 使用不当引起的胎冠损坏有如下几种: 1、割伤贯穿 特征:轮胎胎面上有割伤或贯穿的痕迹。从胎里看与胎面割伤位置对应贯穿。 原因:轮胎在使用过程中,胎冠由于受较强尖锐外物的刺扎、切割,使带束层钢丝及胎体钢丝刺断。 2、冠冲击爆破 特征:轮胎冠部受到外物撞击,呈“I、X、Y”型裂开,冠部带束层断裂露出。爆裂端面无固有的脱层迹象,有的显示为爆裂时的撕裂状。 原因:轮胎在高气压、高负荷或高速度状态下行驶,遇到障碍物撞击或强行越过沟坎而引起的胎面爆开。 3、割伤爆破 特征:轮胎冠部受到外物切割冲击,冠部带束层断裂露出。爆裂端面无固有的脱层迹象,切割切入处较明显,钢丝端点整齐。其余钢丝端点为撕裂状。 原因:轮胎在高气压、高负荷或高速度状态下行驶,遇到障碍物切割撞击爆破。 4、冠刺穿胎侧凸起 5、刺伤脱层 特征:轮胎冠部被尖锐物刺伤或刺穿,并在被刺的部位有胎侧径向鼓包的现象。 原因:车辆行驶中,因触及尖锐物而将轮胎冠部刺伤或刺穿,同时引起局部带束帘线断裂。 特征:胎冠周向脱层,面积较大,裸露钢丝有锈蚀。 原因:轮胎冠部被刺穿未及时修补,胎面渗水,钢丝生锈,导致冠部部件间离层。 6、羽毛状磨损 7、鱼鳞状磨损 特征:轮胎胎面花纹沟槽边缘横向呈羽毛状磨损,一般情况下胎面呈斜坡形。 原因:由于车轮或车轴定位不良,造成轮胎胎面在路面上横向移动,从而造成羽毛状磨损。 特征:轮胎胎面花纹边缘,沿周向鱼鳞状磨损。 原因:a.轮胎在车辆频繁停车、启动或大扭矩驱动以及频繁刹车的运行环境下使用; b.轮胎气压不正确; c.复轮安装不良,悬挂弹簧或减震器强度不够均会产生这种磨损。 8、低气压磨损 9、披形磨损 特征:与轮胎中部花纹相比,轮胎两肩光滑,过度磨损,轮胎胎面呈一个拱形断面。 原因:充气压力不足或负载过重。 特征:轮胎胎面呈光滑的坡形磨损,通常这种情况在轮胎肩部边缘特别严重。 原因:由于车辆或路拱,造成车轮倾角过大,严重超载、轮胎气压不足、车辆设计不良或不良驾驶习惯,均会引起这种磨损。 10、电车轨磨损 11、高气压磨损 特征:轮胎花纹沟槽周向边缘磨损,有时只在部分胎面发生并逐渐向其他部分胎面扩展。 原因:这是一种典型的平滑直路特慢的磨损特性,一般情况下,不影响轮胎的正常里程。 特征:与轮胎胎肩花纹相比,胎面中部花纹周向过度磨损情况明显。 原因:轮胎气压过高,在严重超载的情况下,轮胎冠部磨损情况会更加严重。 12、胎冠胶掉块 特征:胎冠表面胶发生局部掉块脱落,严重时露出带束层。 原因:轮胎内压高,胎冠刚性增强。当行驶在碎石路面上,加速或刹车时,碎石易啃下胶块。 13、胎面局部磨损 特征:胎面局部严重磨损,轮胎明显失圆,花纹磨平、胎冠局部甚至被磨穿透。 原因:由于车辆紧急制动或刹车系统调校不好、刹车抱死及负载较重的挂车,后桥复轮气压不平衡,或气压过高等,都会加剧这种磨损的发生。 14、胎冠胶异常脱落 特征:胎面胶变性,失去原有的物理性能。 原因:轮胎表面受到机油等有机溶剂的侵蚀后,行驶时局部脱落。 胎肩部位是指轮胎胎冠与胎侧的过渡区域,由胎冠末端、垫胶、带束层端点、带束层夹胶和胎体帘线组成。 二、胎肩部位 使用不当引起的胎肩损坏有如下几种: 1、刺伤脱层 特征:肩部胶与钢丝帘布脱层,观察和用力压很明显。 原因:钢丝子午线轮胎径向变形大,在不平坦的道路上使用极易受到路上障碍物刮(划)刺伤,致使泥水、灰沙渗入,使用者没及时检查并进行处理,带束层端点生锈脱层。 2、肩部割伤 特征:轮胎肩部被障碍物(石块、金属等尖锐物)割伤或胎肩点受力过大,肩部有明显的撕裂痕迹或局部断裂,没有脱层迹象。 原因:车辆行驶中被障碍物(石块、金属等尖锐物) 割伤,同时可能引起胎肩部位割破或带束层端点钢丝割断甚至爆破。 3、胎肩啃伤掉块 特征:轮胎肩部花纹胶块被啃掉。 原因:轮胎肩部被障碍物刺刮伤,行驶时被路基硬物挤压,重载起步轮胎打滑,都可导致轮胎局部崩花掉块。 胎侧部位是指轮胎侧面,是轮胎上的最薄点,由胎侧胶、胎体帘线和上三角胶组成。胎侧在整个轮胎中是曲挠最大的部位。 三、胎侧部位 使用不当引起的胎侧损坏有如下几种: 1、胎侧划伤爆破 特征:轮胎胎侧有刺伤或划伤的痕迹,有的与外伤相对应的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