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心肺复苏指南解读最新.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王晓容;CPR是一个观念问题。新版CPR指南的闪光点,是进一步强调、加强了“非专业人员(Lay rescuers)”参与。
同样,本届AHA科学年会上CPR科学研讨会的第一天,就有报告指出:一堂45分钟的基础生命支持课就能显著提高中学生的CPR知识和技能——不遗余力地,让更多的非专业人员参与,是提高现场CPR成功率的关键。;基本程序上,新版指南可概括为“一点、两线、三三制”
“一点”:只要地点安全,CPR就在现场进行,非专业施救人员用手机呼救,而不是离开现场;
“两线”:分为院外、院内两条线。院内这条线,强调“监测和预防”;
“三三制”:无论是院内还是院外,基础生命支持都强调三个步骤,既目击者“识别和启动应急反应系统、及时高质量的CPR和快速除颤”。;2015(更新):建议对生存链进行划分,把在院内和院外出现心脏骤停的患者区分开来,确认患者获得救治的不同途径。
理由: 不论骤停在何处发生,所有心脏骤停后患者的治疗护理都会汇集到院内,一般在重症监护室提供心脏骤停后的救治。而在汇集到院内之前,这两种情况所需要的架构和流程两大元素大不相同。院外心脏骤停的患者将依赖他们的社区获得救助。非专业救护人员必须识别出心脏骤停、进行呼救、开始心肺复苏并给予除颤(即:公共场 所除颤,PAD),直到接受过紧急医疗服务(EMS)培训的专业团队接手后,将患者转移到急诊室和/或心导管室。患者最终会被转移到重症监护病房接受后续救治。;1. 院外成人生存链的关键环节和2010年相同,继续强调简化后的通用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LS)流程。
国内院前心脏骤停生存率极低(2%以下),正是因为我们在前三个环节极度缺乏,不认识心脏骤停、不会不敢心肺复苏、社区或公众场所没有AED可以使用,只是拨打电话后等候急救车,其实就是等死的过程。;2:鼓励迅速识别无反应情况;2:鼓励迅速识别无反应情况;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流程有所改变,反映了施救者可以在不离开患者身边的情况下启动紧急反应(即通过手机)的现实情况。;模拟案例1
如何利用手机呼救?;模拟案例2
如何利用手机呼救?;模拟案例3
现场CPR和PAD;5:强调调度员指导下的心肺???苏;6:确定了单一施救者的施救顺序*;Product B;7:继续强调高质量心肺复苏的特点;8:建议的胸外按压速率100-120次/分*;8:建议的胸外按压速率100-120次/分*;9:建议的成人胸外按压幅度5-6厘米*;10:减少按压中断*;10:减少按压中断*;12:同时进行几个步骤@;15:按压分数至少60%@;16:建立高级气道的患者通气速率@;1、结合《溺水技术干预指南》,制定基层临海作战部队淹溺预防方案;
2、根据今天所学内容,策划武装泅渡战士发生淹溺的现场救治模拟病例。
(包括情景设定、模型器材列表、学习目标、流程图表、评分标准);
3、搜索近两年的溺水相关新闻1-3则,找出其中救治的错误点至少2处并提出正确方法。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