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困难及对策.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困难及对策
[摘 要]信息化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愈发凸显。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困难有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载体缺乏创新性与灵活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适应性不足等。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策略有加强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创新传播载体,增强教育者的适应性,建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反馈机制等。
中国论文网 /4/view-7129149.htm
[关键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困难;对策
随着人类科技文明的进步,中国电信行业进入了3G,4G的时代。网络的普及化,便捷化深刻影响着学生的“三观”形成和行为方式的选择。面对日益深入人民日常生活中网络,面对网络上纷繁复杂的信息,面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都要求我们必须对网络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足够的重视和认知。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根据研究者研究的不同视角,学术界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做出不同的解释与定义。其中最为常见的有两种说法:一类是“工具说”,即研究者认为网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传播媒介,是一种对他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工具。这类说法强调以网络为载体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与范围,在虚拟世界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另一类是“领域说”,即研究者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与传统思想政治相区别的新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它有新的教育方式,教育方法,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独立空间。
实质上,“工具说”强调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助作用;“领域说”强调网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是一种独立的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而这两种说法在解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无一不是在阐述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作用,强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二)网络的普及程度增大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14年7月发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6.9%,较2013年底提升了1.1个百分点。学生依然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占比25.1%,互联网普及率在该群体中已经处于高位。截至2014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5.27亿,较2013年底增加2699万人。我国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进一步提升,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3.4%,手机网民规模首次超越传统PC网民规模。我国手机网民以学生群体占比最大,为24.9%。
通过分析这组数据,可得出如下结论:一是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呈现逐步扩大趋势,互联网普及率不断上升。二是手机等移动性传播平台的网民规模首次超过PC模式。不论是PC模式下的网民,还是手机网民,学生群体所占比例最大。随着Wi-Fi覆盖率的提升,3G的成熟,4G的启用,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网民获得了更为优质的上网环境和信息交流速度。但是,网络环境纷繁复杂,随着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人们在了解到国内外各类信息的同时,增加了思想被侵蚀的危害。这就意味着信息交流扩散性,便捷性进一步增强的同时,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亟待重视。
(三)网络环境的复杂性
众所周知,互联网是开放性,自由性的平台。正是互联网独有的特性,使任何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学习和交流思想。但是,由于国家网络监管部门监控水平不足,国家网络立法跟不上等原因,致使“黄赌毒”等不良信息和违法行为在网络上屡禁不止。由于社会的不良竞争,网页弹窗不断,其内容多为黄色诱惑和网络游戏,深深毒害广大网民。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指出,新媒体时代的意识形态安全成为中国最重要的问题,互联网已成为“西方价值观出口到全世界的终端工具”。例如,国内外的“有心人”钻国家网络监管的漏洞,利用网络疯传“穿墙软件”――“自由门”(法轮功软件)、“GoAgent”等,通过网络信息误导,诱导等方式扭曲高校学生的“三观”。
总之,网络上充斥着良莠不齐的各式信息,部分不良信息具有诱惑性、欺骗性和攻击性,进一步加剧了网络环境的复杂化,会危害网民的身心健康和财产安全,甚而危害社会和谐与国家稳定。可见,提高网民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四)与网络接触的学生群体的自身缺陷与不足
网络资源纷繁复杂,有利于学习的,利于生活的,但同时也存在着“黄赌毒”,“和平演变”等种种不良信息。高校学生群体作为网民的大部分,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它自身存在着种种不足:其一,高校学生自制能力有限,辨别能力弱,社会经验不足,很容易受这些不良信息的影响。面对不同价值理念的冲击,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其二,高校学生好奇心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