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统编七下期末【试卷】(word版)(附解析).docx
2021—2022学年度下学期
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25小题,每题2分,共计50分。)
1.(2020-2021·安徽·期末试卷)历史上曾有人这样评价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尤以‘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为最。”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是在(?)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18年
【答案】B
【解析】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故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是在589年。故选B。
2.(2020-2021·湖北·期末试卷)“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诗歌中的“开元全盛日”指的是(??)
A.唐高宗统治初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初期
【答案】D
【解析】
唐玄宗统治前期由于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故选D。
3.(2020-2021·四川·期末试卷)(3分)唐太宗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齡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还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这些现象表明(??)
A.唐太宗比较重视发展生产B.唐太宗比较注重整顿吏治
C.唐太宗比较注重任用贤才和纳谏D.唐太宗比较注意减轻人民负担
【答案】C
【解析】
通过分析题干,唐太宗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齡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还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说明唐太宗善于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故选C。?
4.(2021·江苏·期末试卷)小明对如图所示的工程和农具进行了研究。以下认识和思考正确的是(??)
A.都江堰在秦朝时修建,筒车是唐朝时发明B.都江堰是防洪灌溉工程,筒车是耕种工具
C.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D.它们都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唐朝农民创制的筒车是灌溉工具,利用水流自行灌溉。都江堰和筒车都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故D正确。
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5.(2020-2021·江西·期末试卷)李庆新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写道:“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唐朝()
A.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对外水陆交通发达
C.对外开放,兼容并包 D.经济文化世界领先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干分析,“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这说明唐朝时期中外交往高度发达,这一时期出现外交盛况的根本原因是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由此导致,唐朝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达,是封建社会鼎盛时期,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A符合题意。B唐朝对外交通发达、C对外开放,兼容并包,是唐朝对外关系发达的推动因素,不是根本原因。D经济文化世界领先,是表现,不是根本原因。
6.(2020-2021·广东·期末试卷)自秦朝以来,我国就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但我国历史上因政策的失误导致中央力量削弱,地方势力膨胀的事例也不胜枚举,下列选项中,你认为最能体现这一现象的事件是(?)
A.秦末农民起义 B.隋炀帝被部将杀死
C.金灭辽和北宋 D.安史之乱
【答案】D
【解析】
自秦朝以来,我国就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但我国历史上因政策的失误导致中央力量削弱,地方势力膨胀的事例也不胜枚举,最能体现这一现象的事件是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故选D。
7.(2020-2021·重庆·期末试卷)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
【答案】D
【解析】
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北宋王朝。北宋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赵匡胤又通过“杯酒释兵权”,剥夺了朝中大将的兵权。D符合题意。故选D。
8.(2020-2021·广东·期末试卷)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面是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局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A.B.C.D.
【答案】B
【解析】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