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临床疗效与预后研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临床疗效和疾病预后研究 主要内容 实验流行病学的概念与特点 临床疗效研究的概念与特点 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要点 疾病预后及预后研究的概念 影响疾病预后的主要因素 研究疾病预后的主要方法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原理示意图 按研究场所划分 现场试验(field trial) 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 按所具备设计的基本特征划分 真实验(true experiment) 类实验(quasi-experiment) 即半实验(semi-experiment) 第一节:临床疗效研究 概念:临床疗效研究是实验流行病学的一种类型,是以病人为研究对象,研究某种治疗方案(药物或手术等)的效果。 用途:评价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意义:为临床医生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 一、临床疗效研究的特点 1、具有实验性研究的特性 (1)属于前瞻性的研究方法 (2)使用干预措施 (3)遵循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对照的原则 随机化的原则 盲法的原则 重复的原则 一、临床疗效研究的特点 2、研究对象具有特殊性 研究对象:病人 3、考虑医学伦理问题 原则:安全有效、知情同意 4、科学评价临床疗效 真实性、重复性、实用性 二、临床疗效研究的方法 (一)随机对照试验 将研究人群按随机化的原则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把研究者所制定的待评价的治疗措施给予实验组,然后随访观察并比较两组人群的结局,以判断措施的效果。 1.随机对照试验的特点 (1)两组的每个成员均来自同一总体,且随机分组; (2)必须设立对照组,并做可比性检验; (3)前瞻性; (4)使用盲法。 2、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要点 (1)明确试验目的 (2)确定试验对象 (3)确定研究因素 (4)确定试验效应 (5)确定观察时间及资料收集的方法 (6)确定资料分析时使用的统计方法 3、研究对象的选择 (1)使用统一的诊断和排除标准 (2)入选的研究对象应能从试验中受益 (3)尽可能选择症状和体征明显的病人 (4)尽可能不用孕妇为研究对象 (5)尽量选择依从性好的研究对象 4、样本含量的估计 (1)决定样本含量大小的因素 观察指标在人群中的发生频率(计数资料) 两组均数的差值(计量资料) 检验水准α(第一类错误) 检验效能1-β(第二类错误) 计算公式: 计数资料: 5.对照的设立 对照的种类 5、随机化分组 原则:随机化 目的:增加两组可比性 方法: (1)简单随机化 6、实施干预措施 (1)试验组的干预措施(处理因素) (2)对照组的干预措施 空白对照:不实施干预 实验对照:干预措施不含待评价成分 安慰剂对照:使用安慰剂 标准对照:使用常规标准干预措施 7、盲法的应用 目的:控制人为主观心理因素对试验的干扰 受试对象、试验执行者、资料分析者 方法:单盲、双盲、三盲 注意事项: 预先制定停止盲法的指标和条件 盲法不适用于危重病人 防止破密 单盲(single blind) 研究对象不知分组情况 双盲(double blind) 研究对象、研究者不知分组情况 三盲(triple blind) 研究对、研究者、负责资料收集者不知分组情况 8、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1)观察起止时间的规定 (2)试验效应的评价 (3)注意收集其他效应资料 (4)每个受试对象应有详细的实验记录 (5)对受试对象中途退出的影响进行评估 9、资料的分析 资料的性质 计量资料 计数资料 试验设计的类型 单因素设计 多因素设计 10、随机对照试验的偏倚及其控制 (1)选择性偏倚:研究对象没有代表性 (2)测量偏倚:数据测量不准确 (3)干扰与沾染 干扰:是指实验组额外地接受了其他药物或其他治疗措施而导致疗效提高,造成假阳性。 沾染:对照组的患者额外地接受了实验组的药物,使对照组疗效提高,造成假阴性。 (4)依从性不好引起的偏倚 (二)类实验 (quasi-experiment) 不设对照组 (without control group) 自身前后比较 与已知干预措施比较 设对照组 (with control group) 不能随机分组 第二节:疾病预后研究 预后(prognosis):指疾病发生后的转归或结局。结局包括存活和死亡。 预后研究:是关于疾病各种结局发生概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一、研究疾病预后的意义 克服凭临床经验判断预后的局限性; 帮助临床医生做出治疗的决策; 研究影响疾病预后的各种因素,有助于改善疾病的结局; 评价疾病的防治效果,从而促进治疗水平的提高。 二、疾病自然史 疾病自然史是指在没有任何干预的情况下,疾病自然发生和演变的过程。包括生物学发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