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几种典型模型的分析.doc

发布:2017-08-16约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几种典型模型的分析 要重视对典型物理过程的分析:在大量习题泛滥的题海之中,要抓住少而精的反映典型物理过程的重要例题,认真做,重复做,反复体会其中的物理思想和掌握处理问题的方法。 具有典型物理过程的题,又是同学搞清易混易错的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常用方法是:把以前做过的大量练习中出过错误的题抽出来,通过再现复习、思考、找到错误原因,加以改正,并且做出标记,定期多次再复习。这些题目比外界流行的题目更适合自己,更有针对性。 弹簧问题模型的分析 1、弹力做正功, 弹性势能减少;弹力做负功, 弹性势能增加. 弹性势能: 2、弹性势能: 3、当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弹力等于其它力), 加速度为零, 这时速度最大. 例1、一升降机在箱底装有若干个 弹簧(见右图),设在某次事故中,升 降机吊索在空中断裂,忽略摩擦 力。则升降机在从弹簧下端触地后 直到最低点的一段运动过程中 (A) 升降机的速度不断减小 (B) 升降机的加速度不断增大 (C)?先是弹力做的负功小于重力做的正功,然后是弹力做的负功大于重力做的正功 (D)到最低点时,升降机的加速度的值一定大于重力加速度的值 分析: 例2、【原题】(1997年全国高考25题) 质量为m的钢板与直立轻弹簧的上端连接,弹簧的下端固定在地上 .平衡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0,如右图所示,一物块从钢板正上方距离为3x0的A处自由落下,打在钢板上并立即与钢板一起向下运到达最低点后又立即向上运动 .已知物块质量亦为m时, 它们恰能回到O点.若物块质量为2m,仍从A处自由落下,则物块与钢板回到O点时还具有向上的速度 .求物块向上运动到达的最高点与O点的距离 . 例3、(2005年全国理综卷I第24题) 如右图所示,质量为m1的物体A经一轻质弹簧与下方地面上的质量为m2的物体B相连,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A、B都处于静止状态.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绕过轻滑轮,一端连物体A,另一端连一轻挂钩.开始时各段绳都处于伸直状态,A上方的一段绳沿竖直方向.现在挂钩上挂一质量为m3的物体C并从静止状态释放,已知它恰好能使B离开地面但不继续上升.若将C 换成另一个质量为(m1+m3)的物体D,仍从上述初位置由静止状态释放,则这次B刚离开地时 D的速度大小是多少?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例4、【原题】(1995年上海高考压轴题) 如图2-7所示,A、B、C三物块质量均为m,置于光滑水平台面上,B、C间夹有已完全压紧不能再压缩的弹簧,两物块用细绳相连,使弹簧不能伸展,物块A以速度v0沿B、C连线方向向B运动,相碰后,A和B、C粘合在一起,然后连接B、C的细绳因受扰动而突然断开,弹簧伸展从而使C与A、B分离,脱离弹簧后C的速度为v0. (1)求弹簧所释放的势能△E. (2)若更换B、C间的弹簧,当物块A以速度v向B运动,物块C在脱离弹簧后的速度为2v0,则弹簧所释放的势能△E′是多少? (3)若情况(2)中的弹簧与情况 (1)中的弹簧相同,为使物块C 在脱离弹簧后的速度仍为2v0, A的初速度应为多大? 例5、【新题】(2000年物理试卷(全国卷)第22题)在原子核物理中,研究核子与核子之间关联的最有效途径是“双电荷交换反应”. 这类反应的前半部分过程和下述力学模型类似. 两个小球A和B用轻质弹簧相连,在光滑的水平直轨道上处于静止状态. 在它们左边有一垂直于轨道的固定挡板P,右边有一小球C沿轨道以速度v0射向B球,如图所示,C与B发生碰撞并立即结成一个整体D,在他们继续向左运动的过程中,当弹簧长度变到最短时,长度突然被锁定,不再改变.然后,A球与挡板P发生碰撞,碰后A、D都静止不动,A与P接触而不粘连.过一段时间,突然解除锁定(锁定及解锁定均无机械能损失). 已知A、B、C三球的质量均为m. (1)求弹簧长度刚被锁定后A球的速度. (2)求在A球离开挡板P之后的运动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子弹打击木块问题模型的分析 子弹打击木块,当子弹留在木块中,则子弹和木块有相同的末速度. 木块置于光滑水平面上,以子弹和木块为系统,整个过程动量守恒,系统的机械能的减少等于内能的增加。 例6 、子弹的质量为m,以初速度VO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 子弹留在木块中,木块的质量为M,求产生的热量? 解: 子弹打击木块,设子弹与木块间的作用力为f  以子弹为研究对象,从开始打击至达到共同速度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  以木块为研究对象,从开始打击至达到共同速度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        且由下图示可知:S2=S1+d----------③ 把①×(-1)-②可得 把③式代入可得 以子弹和木块为系统,所受外力为零,动量守恒。 可得: 传送带问题模型的分析 例6、如上图所示,绷紧的传送带始终保持着大小为 v=4m/s的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