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卢沟桥烽火》教案《卢沟桥烽火》.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
2,课时:2
3,学生课前准备: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二、 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三、 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四、 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教养方面:1、 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培养学生好学好问的良好习惯。2、 激发发展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四、 教学方法:
第一课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本单元的生字词语,了解词语的意思。把课文读通,读顺,边读边思考课后练习题。
第二课时,首先,以歌曲《松花江上》作为背景音乐,配上教师激愤的讲述“九一八”事变,用音乐渲染气氛,使学生很快进入情境,然后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由此揭题,理解“烽火”,再解题、读题。接着,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扫清阅读障碍。结合初读检查,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在初步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默读课文,引导学生边读边划出描写时间的词句,并指导学生理清事件发展的脉络。通过不同层面要求的读。估计学生能整体把握住课文主要内容。让同学们感受我军英勇善战的一面,我军面对那些无辜的日本人民,又是怎么做的呢?导入《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感受我军的“菩萨心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会单元的生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1、听歌曲《松花江上》,欣赏抗战图片/it/u=599914824,3540451857fm=52gp=0.jpg
/04/95/01300000459345124908954749837.jpg
2、导入新课《卢沟桥烽火》《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板书课题。
3、设疑。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是怎样的?,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对你有哪些启示?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检查自学情况。
(1)小黑板出示下列词浯:
日寇 硝烟 哭爹喊娘 鬼哭狼嚎 聂荣臻 菩萨 震耳欲聋
①“开火车”读。
②指名读。
③齐读。
三、听写生字
四、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卢沟桥烽火》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卢沟桥事变过程的?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用笔划出文中表示顺序的词语。能叙述卢沟桥事变的过程。
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了解聂将军的精神品质。
教学过程:
欣赏图片,复习导入。
/wallpaper/200911241143lgq.jpg
/baike/pic/item/f99dcf00c1c5f95c728b6596.jpg
品读感悟
1、仔细品读《卢沟桥烽火》2-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敌我双方举动的关键词语。
2、从敌我双方举动的词语中,体现了我军拥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英勇善战、临危不惧、足智多谋。
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挑衅,我军表现了英勇善战,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
然而面对那些无辜的日本人民,我们中国军民又是怎么做的呢?
多媒体展示图片
/Templets/hlj_img/091391.jpg
4、聂将军是如何关心照料两个日本孤儿的?找出相关的段落,读一读。
通过这些词句的描写,你读懂了什么?(聂将军是一个怎样的人)
5、聂将军为什么决定把两个日本小姑娘送回日军指挥部?
6、从这件事看出聂将军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课文总结
抗战之火,由卢沟桥的烽火点燃,卢沟桥上的石狮子见证了这段历史。在同是中国人,同样爱祖国这根红线的连接下,抗战之火很快燃遍祖国各地。经历了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军民才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的领土。“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展开想象,说一说40年后,美穗子和她的家人专程前来看望聂将军的情景,然后再写下来。
板书设计
《卢沟桥烽火》: 英勇善战 坚贞不屈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和善可亲 菩萨心肠 至仁至义
教学反思
该教案是否已经用于实际教学;如果已经用于实际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有哪些环节可以继续改进;如果还没有用于教学,原因是什么,计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