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教室里CO2浓度的测量..doc

发布:2017-01-09约2.31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研究性学习论文---教室里CO2浓度的测量 课题背景 在当今世界,由于工业的飞速发展,全世界每年向大气排放的CO2达数亿吨,使大气CO2浓度大幅度提高。由此引起了许多环境问题,大家熟悉的“温室效应”便是其中最严重的一个。 而且CO2在人体内对血气有佷大关系: 血气:二氧化碳分压<50mmHg,氧分压>50mmHg,血氧饱和度>85%,此时为正常。 血气:氧分压30-50mmHg,血氧饱和度60-80%二氧化碳分压50-70mmHg,为中度缺氧。 血气:氧分压<30mmHg,血氧饱和度<60%,二氧化碳分压>70mmHg,为重度缺氧。当二氧化碳分压>70mmHg以上,致呼吸中枢对CO2失去敏感时,缺氧就成为兴奋呼吸的主要因素。可见CO2浓度对人体健康有较大关系。 那么,我们学校有没有此类似问题呢?平时,在教室里,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加之学习紧张,机体耗氧量便大大增加,呼出的CO2自然增加了不少,而CO2是保温气体,使得教室又闷又热,影响了学习的效率,上课睡觉便是一个好例子。为了能够知道教室里CO2浓度,我们决定对此进行研究。 课题目标 通过实验,掌握一些测量气体的方法。 学会对实验中相关数据和资料进行处理和分析。 通过对教室不同时段CO2浓度的测量和对比,能够使同学们认识到降低教室CO2浓度的重要性,使同学们注意,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课题研究方法 通过在图书馆和网上查找,以及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寻找到了一种测定CO2浓度的方法,于是开始做实验。 课题实验过程 首先准备实验所需的器具和药品:容量为20ml的针筒,试管,橡皮,配制浓度约0.002mol/L的稀氨水,酚酞试液。 我们分三组进行实验,第一组测量教室里没人时CO2浓度,第二组测量教室里人数约为30人时CO2浓度,第三组测量教室里人来齐时CO2浓度。 实验大致过程:首先配制溶液,往稀氨水中滴少量的酚酞,使氨水变红,然后用针筒吸取2ml的红色氨水,再吸进教室空气18ml直到针筒的最大容量,之后用橡皮封住针嘴,再摇晃,使针筒里空气的CO2充分与氨水反应,然后把针筒里空气放掉,再重新吸入新空气进行反应,如此反复吸气反应,直到针筒中氨水的红色消失。 反应过程如下:     2 NH3.H2O + CO2 == (NH4)2CO3 + H2O 1 2×10-3L×2×10-3mol/L n(CO2) 所以 n(CO2) =0.5×2×10-3L×2×10-3mol/L =2×10-6mol 把气体摩尔体积近似看成22.4L/mol, V(CO2)=22.4L/mol×2×10-6mol=4.48×10-7L 所以CO2的体积分数V=V(CO2)/ V(空气)=4.48×10-7÷V(空气) M(CO2)=(44g/mol×2×10-6mol/L)/ (29g/mol÷22.4L/mol×V(空气)) 通过这两条式子,可以算出CO2浓度 课题结果分析及建议: 通过两次实验,得出三组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我们得到了下面的表格: 实验数据表格(第一次) 数据 组别 抽取氨水体积(ml) 吸取气体总体积(ml) CO2浓度 质量分数 体积分数 第一组 2ml 180ml 约0.03% 约0.025% 第二组 2ml 132ml 约0.05% 约0.034% 第三组 2ml 100ml 约0.068% 约0.045% 三次测量体积分数的图像 实验数据表格(第二次) 数据 组别 抽取氨水体积(ml) 吸取气体总体积(ml) CO2浓度 质量分数 体积分数 第一组 2ml 198ml 约0.034% 约0.023% 第二组 2ml 136ml 约0.05% 约0.033% 第三组 2ml 98ml 约0.069% 约0.046% 通过上面表格和图像,可以看出,当教室人来齐时,即大约60人的时候,教室CO2浓度是无人时的两倍,而当教室人数约30人时,浓度变化却没有那么大。 我们做实验时,正处夏季,此时教室门窗全开,而且开着五扇风扇,促使空气流通,使CO2浓度降低。另据我们观察,在冬天或下雨等较冷的天气时,大部分教室都是把窗户紧闭,风扇也没开,此时教室就如一个密室,CO2浓度将大幅度的提高,人一旦进入这样的“密室”,会感觉温暖了许多,而且会觉得空气比外面差很多。在这样的“密室”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