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洪洞临汾大震震源断层的相互作用与地震趋势分析-第25卷第.PDF

发布:2017-06-20约9.91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维普资讯 第 25卷第 2期 华 北 地 震 科 学 VoI.25.No.2 2007年 6月 NORTHCHINA EARTHQUAKESCIENCES Jtin.,2007 文章编号 :1003—1375(2007)02—0001—04 洪洞临汾大震震源断层 的相互作用和地震趋势分析 刁桂苓 ,胡新亮 ,张 骁2,李 光2,马利军3,王成亮4,路 正 (1.河北省地震局,河北 石家庄 050021; 2.唐山市地震局,河北 唐山 063000; 3.河北省地震局张家 口地震 中心台,河北 张家 口 075000; 4.邯郸市地震局,河北 邯郸 056014; 5.石家庄市地震局,河北 石家庄 050051) 摘要 :山西临汾地 区 1303年和 1695年发生了洪洞(M8)和临汾(M7 )两次相距最近特大地震 。地震所在 区域至 今仍有持续不断的小震活动 。我们根据 1670次中、小地震精确震源定位结果和 149个小地震 的震源机制。通过 震源三维空间分布和震源机制解的分析 ,认为洪洞地震和临汾地震的强相互作用是解锁,因此导致临汾地震提前 发生 ;此外,2者之间还存在弱相互作用 ,并且和随机发生 的地震达到一种平衡 。2次大地震对 区域所积累的应变 基本释放完毕,难 以再形成与应力场一致的大破裂,使得临汾地区连续的地震活动 以中小地震 的形式体现,连续 300多年都没有 5级 以上地震发生 。估计今后临汾地 区的这种低水平活动将继续下去,发展趋势是安全的。 关键词 :震源断层 ;洪洞地震 ;临汾地震 ;相互作用 ;趋势估计 中图分类号 :P315.2 文献标识码 :A 0 引言 1 地震震源位置分析 1303年和 1695年山西省临汾地区先后发生了 在地震定位 中所得到的震源位置是该地震初始 洪洞 M8、临汾 M7两次特大地震 J。这两次地震 破裂点的位置 ,由于小地震的震源体积也较小 ,所以 震 中仅相距 45km,在 400年间近距离相继发生两次 可用初始破裂点的位置来近似地表示该地震震源体 特大地震的情况为华北 2000多年历史地震记载 中 的位置 。由于震 中是震源位置在地面的投影 ,所 以 所仅有 J。至今 已经过去 300多年,地震是否会按 震中分布密集成带表 明破裂点集 中。虽然这些小地 照原有的时间间隔重复发生,问题严峻 。两次历史 震 的震源体未必能相互衔接 ,但这些震 中汇集带是 大震 区仍有持续不断的小地震发生 ,表现出明显 的 地下深处地震成 因断裂在地面上的痕迹 J,它们共 长期活动特征。 存于一个条带 ,应具有成 因上 的联系。大地震震源 1983年临汾地区建成 了无线传输地震 台网,由 断层的错动必然造成断层面及其两侧介质的相对破 10个台站组成 ,其台距约为20~40km,覆盖了整个 碎,使其在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较易发生中小地震。 临汾盆地的地震活跃区。胡新亮等对 1670次地震 当地现今的中小地震呈现 2地震条带的共轭分布 : 的精确定位结果和 143个 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进 洪洞震区的地震条带 (北北东 向)和临汾震区的地震 行分析,提高了定位精度 .4J,增加 了有震源深度地 条带(北西西向)。 震的数 目,深度 的整体分布比原定位结果要浅,峰值 两个大震 区的震源深度分布都存在 9km~ 更加突出。在此基础上 ,我们对该地区现今小震活 12km 的峰值 ,可能和临汾盆地地壳和断裂带下部 动的空间分布特征和震源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