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基于弹性预设下的课堂教学生成.pdf

发布:2015-09-05约7.17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学探讨 年第 期 当代教育科学 !# !! 基于弹性预设下的课堂教学生成 ! 金亦挺 摘 要:教学是弹性预设与课堂动态生成的辩证统一。预设要体现教学过程的多向互动,以学生活 动为载体,创设多样化的活动组织形式,给教学留有生成空间;教学实施中更要注重课堂的动态生成, 发掘并利用课堂现场生发成的课程资源,加强互动和交流,促使学生心智模式的改变,从而达到发展的 目的。 关键词:预设;生成;互动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以教师教书本知识为本位的。 值观的过程。 从教师的主观判断或教学经验出发,往往侧重于教学 课程内容的不确定性、未竟性,预示着知识理解 过程的程式化,特别是细节化的准备,是一个倾向于 的多义性与发展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更多的是 “静态”的计划性的教案,是教师单向的“传递”活动, 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不断探究, 不能适应交互动态的真实的教学过程。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弘扬个性。 课堂教学是一个个鲜活生命在特定情境中的交 唯有对现代知识观及课程内容的正确理解,才有 流与对话,动态生成是它的重要特点。新课程主张教 重视教学弹性预设和课堂动态生成的可能,才有可能 学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完成教学任 在课堂中真正落实课程目标的三个纬度。 务,需师生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 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 —课堂教学生成的保 二、教学民主和开放心态—— 程。因此,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辨证统一,是弹性 证 的预设和教学现场生成的统一。新课改中课程目标的 变化导致对教育教学的理解需要不断丰富,而课堂动 新知识观视课程为开放、动态、生成的知识系统, 态生成策略在今天的课堂尤显得重要、迫切。 它不局限于教材文本,教材文本仅仅是课程的基本形 式,尚须在课程活动中借助师生的互动不断地展开、 —课堂教学生成的 现实化,并得以拓展、深化,从而形成新的意义和价 一、对新课程知识观的认识—— 前提 值。 教师不再像以往那样充当权威知识的传授者、教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由学习者个人自己构 学活动的主宰者和教学结果的评判者,而是在民主的 建的,而不是由他人传递的。它强调学习者个人从自 氛围中,处在与学生同等的地位上,共同获取新知,谋 身经验背景出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理解和意义建 求发展,居高临下的师道权威逐渐让位于“平等中的 构,重视学习过程而反对现成知识的简单传授。它强 中席”。教师角色的转变,要体现在教学的始终。教学 调人的学习与发展发生在与他人的交往和互动之中。 预设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生活世 新课程不再把知识技能视为凝固起来的供人掌 界的多向互动及其效果,给教学留下足够的生成空 握和存储的东西,它合理地承认了知识技能的不确定 间,课堂情境中还要保持一份开放的心态,能接纳学 性,知识技能的本质在于人们通过它而进行批判性、 生,赏识学生。允许学生表达不同的意见,宽容学生的 创造性思维,并由此建构出新的意义。基于这种新的 错误,激发学生对话的欲望,赏识学生的点滴发现。学 知识观,新课程的目标就超越了知识技能取向,使知 生主体的反馈和追问,需要教师独具慧眼,善于捕捉, 识技能的获得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 能够及时对学生生发的问题进行价值判断,按照教学 !$!! 年第 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