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关于中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研究.ppt

发布:2015-09-13约2.5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于中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研究 制作人:黄小铃 收集资料:黎舒祺、黄泳仪、伦玲安、袁世峰、郭淑晖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因此,教育者不仅要向学生提供当前受益的东西,而且还要向学生提供长远受益,甚至终身受益的东西。 ? 近年来,一系列国际性的研究报告从《学会生存》到《学会关心》都强调“学”的重要。正如《学会生存》一书的“序言”所指出:“科学技术的时代意味着,知识正在不断变革、革新,正在不断地日新月异。所以,大家一致同意:教育应该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蓄知识,而应该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一言以蔽之,未来的社会应是学习化的社会,未来的公民应是善于学习的公民。    ?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简单地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认为,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良好习惯。同样,在我国古代也早就有了“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书·贾谊传》)。由此可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学效果;而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 ?理论依据?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孔子 事实上一切教育归根结蒂都是为了培养人的良好习惯。 ——教育家洛克 成功的习惯其本身就是成功的最大原动力。?? ——美国哈佛大学前校长伊勒阿特 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萨克雷 ???????????????? 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指后天通过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而逐步养成的一种学习行为方式的动力定型。学生的学习行为一般分为三个层次:最低层次是不自觉行为,它需要靠外部的强制力量;第二层次较自觉行为,它不需要靠外部监督,但还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最高层次是自动性行为,它不需要靠外部监督和提醒,又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而是一种动力型动作——习惯。学习习惯是学习行为的自动化,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 1、不愿做。A同学的父亲是中学的校长,她一向成绩很好,但上课除非是公开课,或是自己非常喜欢的问题,否则她是不会举手发言的。再后来,她连学校的某些公益活动也不愿参加,与其它班干部的合作也不愉快。问其原因,她说:“别人都知道,还用问我?”语气中相当的自傲。 2、不敢。B同学虽是男生,但从小就娇气,已经上五年级了,在家晚上上厕所还要奶奶陪着。课堂上从不举手,更不用说向教师提问了。原来,他从小身体不好,经常要家人照顾,而且是爷爷、奶奶唯一的孙子,父母在外打工,他自然是爷爷、奶奶的心头肉了。 3、不会安排。C同学的作业大多数是在交之前10分钟做的。有一次问他,别人做作业时你干什么呢?他说:“也没干什么,就是钢笔坏了,修一下。”“你不是有好几支钢笔吗?”“嗯……” 4、自制力差。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和年龄有关系,高年级的同学上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可达20—30分钟,但却有很大一部分同学没有达到这个水平。教师的教学手段更新相对较慢,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更是让学生“望而却步”,上课时自然会“开小差”了。 中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主要表现 1、 杂乱无章: 学生的房间物品摆放无一定位置,书桌上乱七八糟。书包是学习用具与其他东西混在一起。于是,写作业时找不到本子,上语文课抓出一本数学书,该交作业了才想起它还在家里,各种资料东放一张,西放一张。因而找东西的时间比学习的时间还长。 2、心不在焉 注意力很难集中,几乎每节课思想都会“开小差”。听物理课时想起天外来客,听历史课想到了少林和尚,于是一节课老师讲的内容听不到三分之一。听课效率低,又直接影响了作业和学习;日积月累,逐渐和专心学习的同学在学习成绩上拉开了距离。一心二用也是心不在焉的一种表现,看电视时写作业,吃着东西复习。很难安静下来专心地复习或学习,只要坐下来,就想打开电视、拿出零食、戴上耳机。 3、虎头蛇尾 做事有头无尾,拉开架式要读书,摊开一桌子书等学习用具,写了几页后想起了别的事,放下这一摊子就走;心血来潮要学计算机,书买了好几本,看了一半觉得没意思,丢在书架上,以后再也不提;报名参加“奥赛”,听了两讲觉得太难,从此不再登门,于是一大堆的书买来了却没有读,很多的机会放弃了,没有抓住,不少时间、精力浪费了却没有结果。 4、朝三暮四 目标难以确定。读了居里夫人的传记,便立志成为一名化学家,看到同桌的同学在做数学作业,自己也拿出了数学书;听到后面的同学讨论一道物理题,自己也翻开了物理书,猛然抬头看到黑板上写着:“明天交作文”,又开始琢磨该写点什么——于是,暮四朝三,朝三暮四,没有明确目标的推动,没有单位时间里较高的学习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