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ppt

发布:2018-12-25约1.64千字共2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节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又称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或佝偻病性低钙惊厥。 由于维生素D缺乏而甲状旁腺不能代偿导致血钙浓度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出现手足抽搐、喉痉挛甚至全身惊厥等。本病多见于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 概述 1.病因 根本原因:维生素D缺乏。 直接原因:血清钙离子降低。 维生素D缺乏----肠道吸收钙磷减少---血钙、磷降低----甲状旁腺反应迟钝,不能调节血钙,血钙进一步降低。 当血钙总量1.75-1.88mmol/L,离子钙1mmol/l时,即出现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表现。 病因与发病机制 2.诱发血钙降低的原因 ①春季之后,日光骤增,或大剂量使用VitD后,血液中VitD迅速上升,加速骨骼钙化,大量钙沉积于骨,使血钙降低。 ②发热、感染、饥饿时组织细胞分解释放磷,血磷上升,血钙下降。 ③人工喂养儿使用含磷过高的奶制品,导致高血磷、低血钙症状。 ④血清钙离子水平还受PH的影响, PH增高钙离子降低,故合并酸中毒经纠酸治疗后,血PH上升,患儿出现低血钙抽搐、 本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惊厥、手足抽搐、喉痉挛,常伴有烦躁、哭闹、多汗、睡眠不安等。 临床表现 (一)典型发作 血清总钙多低于1.75mmol/l。 1.惊厥 最常见症状。 ①小婴儿多见。 ②表现为突然发生两眼上翻、面肌颤动、四肢抽动、神志不清等。 ③发作次数可多可少。 ④发作时间可长可短。 ⑤发作后意识恢复,活动一切正常。 ⑥一般不发热。 2.手足抽搐 ①见于较大婴儿及幼儿。 ②手抽搐呈“助产士手” ③ 足抽搐呈“芭蕾舞”足。 ④发作时意识清楚。 3.喉痉挛 ①多见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 ②表现为吸气性呼吸困难,重者可发生窒息而死亡。 ③喉痉挛最少见,但最危险。 二、隐匿型 血清总钙多在1.75-1.88mmol/l。 ①一般没有典型发作,但有以下隐形体征。 面神经征:指尖或叩诊锤轻叩口角与颧之间面颊部,引起口角和眼角抽动即为阳性。 陶瑟征:血压计袖带绑在上臂处,打气使血压维持在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5分钟之内该手出现搐溺即为阳性。 腓反射:叩诊锤叩击腓骨小头外侧处,引起足向外侧收缩为阳性。 1.具有佝偻病史。 2.突发无热惊厥,反复发作。发作后意识清醒,无神经系统体征。 3.血钙浓度降低1.75mmol/dl离子钙低于1.0mmol/l。 4.补钙治疗有效。 诊断 1、急救处理:立即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控制惊厥或喉痉挛 2、钙剂治疗:尽快给予10%葡萄糖溶液稀释后缓慢推注或静滴 3、维生素D治疗:急性期后给予维生素D治疗 治疗 常见护理诊断 有窒息的危险 有受伤的危险 营养失调 知识缺乏 1.控制惊厥及喉痉挛 (1)遵医嘱立即使用镇静剂、迅速止痉 首选地西泮,每次0.1-0.3mg/Kg.肌注或缓慢静注,或10%水合氯醛每次40~50mg/kg保留灌肠。或用苯巴比妥钠。 护理措施 (2).钙剂治疗 遵医嘱使用钙剂 10%葡萄糖酸钙5-10ml以5%或10%葡萄糖溶液稀释1~3倍后缓慢静脉注射(10min以上)或滴滴,以免血钙骤升导致心搏骤停,同时避免药液外渗,以免造成局部坏死。 补钙注意事项: ①速度要慢,需在10分钟以上。注射过快可使血钙骤然升高,引起心律失常而致心搏骤停。 ②避免漏出血管致组织坏死。避免使用头皮静脉。 一旦漏出,可用25%硫酸镁局部热敷,严重渗出者,可用普鲁卡因局部封闭。 2、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取仰头取颏位,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避免窒息。喉痉挛发作时,将舌拉出口外,垫牙垫,避免舌咬伤。必要时作气管插管术以保证呼吸道通畅。 氧气吸入 惊厥发作时立即吸氧。 3、防止受伤 床档周围用棉质护围保护,以防惊厥或手足抽搐发生时造成损伤,已出牙患儿发作时应在上、下磨牙间放置牙垫,避免舌被咬伤。 4.纠正维生素D 坚持户外活动 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补充维生素D。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