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大-蒋葛夫.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积极探索实验中心建设投入的新机制。在“323实验室工程”建设中,坚持多元化投资: 学校自筹和教育部修购计划为主体; 要求院系必须配套,且配套经费占学校专项投入的10%左右; 鼓励与海内外企业共建,共建项目优先启动。 投入与共建机制 * 通过多渠道筹集经费,“323实验室工程”目前为止已投资近 2亿元。 * 投入与共建机制 积极促进理论教学老师和实验教学老师的互通互融,建立了“专兼结合、互通互融”实验教学队伍建设机制。 队伍建设机制 * 例如物理实验中心,以前讲授《大学物理》与讲授《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师是两支基本独立的队伍。随着示范中心的建设,中心实施改革,将两支队伍合二为一。将这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紧密配合,使学生受益颇多。 * * 在国家级、省级、校级实验教学中心设立了专职实验教学教授级岗位82个。学校在每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设立了2个教授岗,3个副教授岗。 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方面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下一步如何构建学校实验室体系,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 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个性,进而培养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起一个高水平的、先进的、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验室体系。 * 以前我们通常把实验室分为科研类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和基础实验室,人为将科研与本科教学工作分割开来,十分不利于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 以前实验室体系存在两个突出的问题: 现在我们大多是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原有实验室体系已不适应目前的本科培养模式。 * 改革以前的实验室体系,根据各个学科、专业和各学院的不同情况构建与各学科、各学院科研发展、研究生培养、本科生培养相适应的实验室体系。 *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在实验室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主导思想:积极促进教学和科研的融合 整合资源:在新的实验室体系中必须整合资源,既要支撑科学研究,同时还要满足研究生教学和本科生的基础实验教学、专业实验教学的需要。 更新内容:用各学科、专业最先进的科研成果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引导各专业实验教学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改革,使专业实验教学始终保持其先进性。 * * 我们将学校的实验室分为以下三类: 从理论上,这三类实验室可以构成多种不同的组合形式。依据不同情况,各学院选择其中一种模式,在实验室及设备管理处、教务处、科技处、研究生院、学科发展与建设处的指导下构建具有自己学院特色的实验室体系。 我校20个学院中已基本完成了实验室体系的初步规划。 * 提出详尽的建设计划 提交学院学术委员会论证 提交由实验室及设备管理处、科技处、研究生院、教务处、学科发展与建设处等管理部门和校内外专家组成的评委会讨论、审定 根据经费来源,轻重缓急,实施高水平实验室建设规划 全院教师共同讨论,确定本院实验室发展方向与建设模式 各学院情况不同,不能设立统一的建设模式,需要转变观念,深入调研,结合本院实际,科研与教学融合,研究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规划方案。 实现各级各类实验室均承担本科生实验教学任务的目标。 * 确立建设模式; 规划建设内容; 明确专业课程和专业实验的位置,改革专业课程设置和专业实验内容。 * 模式一:A+B、C 模式 (以电气工程学院为例) * 电气工程基础实验中心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实验中心 承担本科教学任务 A+B 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磁浮技术与磁浮列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含电气工程专业实验中心)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远动监控技术 高电压技术 电气设备状态监测 接触网工程与设计 电力系统分析 检测技术与故障诊断 配电网络自动化 供变电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 ………… C 电气工程基础实验中心 电路分析 数字电子技术 模拟电子技术 自动控制原理 电子测量与传感器技术 ………… * 物理实验中心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模式二:B+C 模式 (以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为例) 基础与专业统一规划 * 实验中心 承担本科教学任务 B+C 物理实验中心 基础类 大学物理实验I 大学物理实验II 专业类 大物理实验III(选修) 专业基础实验I 专业基础实验II 专业实验 * 模式三:A、B、C模式(以机械工程学院为例) 表面工程与摩擦学实验室 (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机械基础实验中心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机电测控实验中心 * 机械专业实验中心 新型驱动技术实验中心 (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起重运输与工程机械实验中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实验中心 承担本科教学任务 A 表面工程与摩擦学实验室 起重机电气控制系统 工程机械构造学 工程机械概论 液压传动及控制 本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