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doc

发布:2017-04-22约3.91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4 第三章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了解洋流的概念和性质分类;明确洋流形成的主要因素,运用气压带和风带图来说明风海流的形成原因;学会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分布模式;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内容分析】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一节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作为经典的自然地理内容,在新、旧课程中都属于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范畴。与旧课程相比,新课程将“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置于“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的背景下,还赋予它作为基本地理过程在地理方法、地理思维上无可替代的价值,因此教学中应凸现这一因素,使之成为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载体。本节有两个特点:一是比较抽象,课本中的插图是静态图,由于学生的读图能力欠缺,要理解洋流的分布规律需要足够的空间想象力;二是前后知识联系密切,因洋流的形成与大气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要理解这一内容,必须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为此,教学中应注意:①使用多媒体,加强直观性;②课前搜集材料,预设研究课题;③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合作探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比较、分析、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2、通过案例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读图分析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 2、通过绘制洋流分布图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使学生树立地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2、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态度。 【教学重点】 1、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风海流的形成。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 【课时建议】 2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根据学生情况可以细化故事情节) 讲解故事“海上信使”:一艘在大海航行的船遇上了海上风暴,船被毁后几个海员被吹到了一个小岛上。他们失去了大船,没有办法离开小岛,一个聪明的海员想出了一个办法,把要说的话写在纸上塞入瓶子里然后盖上盖子,密封后扔到海中让流动的海水带着他们的信飘到大陆边通知人来营救他们,结果他们胜利的离开了小岛。(引出课题) [学习新课] 知识模块课件演示内容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 导入出示“海上信使”故事引出课题: 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讲解故事“海上信使”。 以情景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洋流 的 概念动画演示墨西哥湾暖流,随即显示湾流水量:900亿吨/小时,显示洋流概念,突出显示“常年”“稳定的”“大规模”。强调概念中的关键词,同时 把洋流与海浪、潮汐等易混 淆的概念加以对比和区别。通过对比强化洋流概念。显示问题:海浪、潮汐是不是洋流,为什么?洋流 的 性质显示暖流和寒流的概念, 显示问题:暖流和寒流的概念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强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相对于流经海区的水温而言。通过对比强化寒暖流的区别。洋流 的 分布 规律显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冬季)”,指导学生观察、比较:同纬度不同海区和不同纬度同海区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 显示“太平洋轮廓示意图” 显示“大西洋轮廓示意图” 显示洋流分布规律:不同大洋的同纬度海区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是一致的,而同一大洋的不同纬度海区大洋环流的流动方向是相反的。画出太平洋南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思考:北太平洋和南太平洋中低纬度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是否相同? 画出大西洋南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比较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是否相同?与世界洋流模式图对比是否一致。通过观察、比较和同学自己画图归纳总结出洋流的分布规律。过渡通过以上读图、画图分析,我们已经了解了世界洋流的分布一般规律,那么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分布规律。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其中的原因。 洋流 的成 因及 分布 规律显示全球风带示意图 问题:在盛行风的吹拂下海水会怎样流动? 显示大洋环流模式图与风带图对比能不能找到洋流的某些成因。 显示: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动画演示南北赤道暖流、西风漂流在盛行风的作用下形成过程。 思考:在南半球中高纬度实际上有没有形成大洋环流?复习全球风带,并推理在盛行风的吹拂下海水的流向。学生对比风带图和洋流模式图,理解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教师解释大洋环流的形成。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根据回 答加以评述。 通过学生自己画洋流模式图,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世界表层的洋流分布规律。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自行推理地理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培养地理思维能力。以上分析了在常年风向稳定的情况下洋流的分布规律,而在某些海域风向却冬夏相反。演示北印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