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江苏省南京三中2013-2014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必修]试题附解析.doc

发布:2017-03-25约4.4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Ⅰ卷(共70分)美国历史学者费正清在谈到中国古代的某项制度时说:“它依靠的是血缘或准血缘的宗法关系而非封建制度的法律原则。”下列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禅让制 B.井田制 C.嫡长子继承制 D.郡县制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这一是 A.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郡国并行制 D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指 A西汉制 B.唐朝三省六部制C.元朝行省制 D.明朝内阁制褒姒申侯上疏谏曰:“王今宠信褒妃,废嫡立庶,既乖夫妇之义,又伤父子之情。望吾王收回乱命,庶可免亡国之殃也。” “从这个条约的签订,就开始改变了明清以来朝贡贸易、或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等中国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一夜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削弱。”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有人认为:“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现代的中华通史,则是一部‘民主政治史’”。从“过去”到“现代”的历史分界点应该 A.鸦片战争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但究其实质,其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 A.旧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B.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C.资产阶级共和国向着人民民主专政过渡的开始 D.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A.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召开的 B.确定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18.下列纪念馆可用于了解和学习抗日战争这段历史的是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④ 从下列表格中,你能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局部)年代 阵亡人数 1937 125130 1938 249213 1941 1449511942 87719 A.正面战场始终抗击侵华日军主力 B.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C.国民党是领导抗战的核心力量 D.国民党军队对抗战有重大贡献 A.B.C.D.2010年2月11日,南京获得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承办权。为迎接青奥会,某高级中学拟开展“图说近代南京”活动。下列“图说”中正确的是 A.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B.1853年,太平天国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C.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取得了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的首次完全胜利 D.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北洋军阀政府覆灭 23.以下词组可以用来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关节点,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五四起风雷 遵义定决策 卢沟燃烽火 挺进大别山 B.遵义定决策 五四起风雷 挺进大别山 卢沟燃烽火 C.五四起风雷 卢沟燃烽火 遵义定决策 挺进大别山 D.挺进大别山 卢沟燃烽火 遵义定决策 五四起风雷 24 . 2005年10月19日中国政府发表的《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认为:“新中国的建立实现了……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我国新型人民民主制度最终确立于 A.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B.1949年人民政协会议召开 C.1954年中国第一届人大的召开 D. 1958年中共八大召开 2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在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先后建立了自治区。这些自治区的建立 ①真正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②体现了民族之间的平等地位 ③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④开创了政治协商制度的新阶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6.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一潮流促成了A.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 B.“九二共识”的达成C.“和平统一”口号的提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