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四课文化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综合.ppt

发布:2017-11-21约5.51千字共8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传统文化的继承;针灸----起源于中国,历史悠久。;国画;誉满中外的中国京剧、中国画、中国医学,被世人称为“中国的三大国粹” ;;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 。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三大传统佳节。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唐出现观月、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北宋太宗年间,始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八月是作物收获季节,庆丰收、贺团圆,“花好月圆人寿”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中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以祭月,古风延续至今。;中秋的月饼里化不开浓浓的乡愁。 中秋,为奔忙于事业的人编织了一个借口: 再怎么忙,也该回家团聚,家和才能万事兴; 中秋,也让游子思乡愁绪飘飞得莫名心痛: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故乡亲人的日子可否和美如昔? 中秋,是海峡两岸无数个家庭的不眠之夜: 隔着一弯浅浅的海水,诉说着祖国和平统一的梦想; 中秋,也是游走异国的海外赤子们遥望祖国的时刻…… ;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等 。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传统习俗的继承 ;清明扫墓祭祖 中秋阖家团圆 重阳登高敬老 端午悼念屈原 ———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总是在潜移默化感染和熏陶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二)传统文化的继承 1、传统习俗的继承 (1)含义: (2)作用: (3)地位:;北京四合院;陕北;义乌 黄山八面厅;;苏 州 园 林;客家围拢屋;;潮汕民居;2、传统建筑的继承: (1)含义: (2)作用: (3)地位:;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变 脸;古 典 文 学;传 统 艺 术;? 婺剧源于明朝中叶,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婺剧剧目丰富,传统深厚,特色浓郁,影响深广,有徽戏“活化石”之称。婺剧是徽剧早在徽班进京前向南流入的一支,是中国戏曲舞台保留徽戏剧目与资料最多、最完整的剧种之一。它拥有800多个大小剧目,3000余首曲牌。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就曾这样赞过婺剧:“京剧的前身是徽剧,京剧要寻找自己的祖宗,看来还要到婺剧中去找”。?婺剧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充分发挥老艺人和新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一方面对演出传统剧目进行推陈出新,逐个进行整理,另一方面对传统艺术进行挖掘抢救,纪录出版了《婺剧传统剧目汇编》、《婺剧音乐、徽戏部分》使大部分传统剧目和唱腔曲牌得以保存。; 传统文艺的继承 ;3、传统文艺的继承 (1)含义: (2)作用: (3)地位:; 儒家学说的最高社会理想是世界大同。比较系统地描述大同社会的是2500多年前春秋末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儒家的重要经典《礼记·礼远》是这样描述大同世界的社会景象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孙中山说:“我们三民主义的意思,就是民有、民治、民享。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意思,就是国家是人民所共有,政治是人民所共管,利益是人民所共享。照这样的说法,人民对于国家不只是共产,一切事权都是要共的。这才是真正的民生主义,就是孔子所希望之大同世界”孙中山认为,人类进化之最终目的也是在实现大同主义。“人类进化之目的为何?那孔子所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同世界即所谓‘天下为公’。要使老者有所养,壮者有所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