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简析慢性盆腔炎社区医疗临床.doc

发布:2017-04-07约3.53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简析慢性盆腔炎社区医疗临床 简析慢性盆腔炎社区医疗临床 本文将本社区5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给予临床分析,从而探讨慢性盆腔炎社区医疗临床效果,为提高此类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照组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常规抗生素静脉给药联合灌肠治疗措施,研究组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抗生素静脉给药联合中药口服及保留灌肠给药措施,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起效时间稍慢于对照组,但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692%,Plt;005,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抗生素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静脉滴注给药的同时,采用中药方剂对其进行口服与保留灌肠联合给药,在显著治疗患者盆腔中炎性反应的同时,给予积极的修复作用,从而达到更为有效的治疗效果,且该治疗方法操作简便,易于社区推广使用。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社区医疗;临床疗效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158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990-02 本文将于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对本社区5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给予临床分析,从而探讨慢性盆腔炎社区医疗临床效果,为提高此类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共选取本社区5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患者最大年龄为56岁,最小年龄为24岁,平均年龄为3934plusmn;067岁,病程在3个月至11年之间,平均病程为436plusmn;047年,所有患者均具有性生活史,其中已婚患者为41例、未婚患者为15例。按照随机的方式将5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26例。研究组与对照组慢性盆腔炎患者在性别、例数、年龄、病程、性生活情况、婚姻状态、教育背景以及社会经历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且Pgt;005,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常规抗生素静脉给药联合灌肠治疗措施,研究组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抗生素静脉给药联合中药口服及保留灌肠给药措施,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 121纳入与排除标准[1]①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关于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确诊为慢性盆腔炎疾病;②患者于本次研究前三个月内均未进行系统治疗;③患者对本次研究所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均无敏感性;④患者意识清醒,可积极配合本次研究;⑤患者无严重的心脏、肝脏、肾脏、脑部等重要器官器质性病变;⑥患者无任何精神类疾病;⑦患者对本次研究具有知情权,且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⑧两组患者家属对其于家庭内实施保留灌肠能够给予理解,并积极配合患者治疗;⑨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均具有良好的治疗依从性。 122治疗方法对照组慢性盆腔炎患者给予静脉滴注联合替硝唑保留灌肠:于月经第一天起每天进行抗生素静脉滴注,选用浓度为025%甲硝唑注射液250毫升,每日给药一次,替硝唑注射液剂量为100毫升,于每天夜间进行灌肠一次,待药物进入患者体内后,指导患者保持半小时左侧卧位,若患者病情较重或病程较长可适当增加替硝唑药量。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月经时应暂停治疗,待月经期结束后继续治疗,连续治疗三个月经周期为宜;研究组慢性盆腔炎患者给予静脉滴注联合中药口服及保留灌肠治疗:静脉滴注药物及方法同对照组,中药方剂组成为茯苓12克、丹参18克、木香12克、金银花30克、赤芍15克、蒲公英30克、薏苡仁12克、桃仁9克、丹皮9克,每日一剂,以水煎后分早晚温服,并将其煎第二次浓缩至100毫升给予每晚睡前保留灌肠,遇患者经期停用,连续治疗三个月为宜。 123疗效判断标准[2]①治愈:慢性盆腔炎患者经治疗后小腹、腰骶部疼痛等临床症状消失,带下正常,妇检子宫、附件区已无压痛,附件区未及包块,血象恢复,B超证实下腹部包块消失;②显效:慢性盆腔炎患者经治疗后小腹、腰骶部疼痛等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带下正常,妇检子宫正常,附件区压痛明显减轻,附件区增压取及索状物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B超证实下腹部包块缩小2/3以上;③好转:慢性盆腔炎患者经治疗后小腹、腰骶部疼痛等临床症状减轻,带下基本正常或轻微异常,妇检子宫基本正常或轻微异常,附件区压痛减轻,附件区增压取及索状物较前改善,B超证实下腹部包块缩小1/3以上;④无效:慢性盆腔炎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未出现改善或发生恶化现象,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