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仁县秋冬茬西葫芦栽培技术指南.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六、设施农业栽培要点
怀仁县日光温室
秋冬茬西葫芦栽培技术
怀仁县地处山西省北部高寒区,秋冬季气候寒冷,全县现有的温室在冬季生产瓜果类蔬菜,只有西葫芦可以进行越冬生产。日光温室秋冬茬西葫芦栽培,多在8月上旬播种,8月下旬-9月上旬定植,9月下旬-10月上旬开始采收,直至翌年2月-3月结束,此茬西葫芦主要供应秋冬季市场,是当地秋冬季日光温室蔬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高的一种栽培模式。一般亩产量可达2.8万斤以上,长季种植(采收至5-6月)最高可达3.5万斤以上。
1 品种选择
选择株型紧凑,早熟性好、耐低温弱光、抗寒性、抗病性、抗逆性强的西葫芦品种,如法国冬玉、法拉丽等。
2 培育壮苗
为了培育适龄壮苗,确保苗齐苗壮,达到高产目的,一般采用营养钵育苗。
2.1 种子处理
挑选饱满、无虫眼的种子。在干净的容器中放入55℃左右的温水(水量为种子重量的5-6倍),将种子投入水中后不断搅拌20-30分钟(向同一方向搅动),待水温降至30℃时停止搅拌,浸泡3-4小时后,捞出放入1%的高锰酸钾药液浸种15分钟,然后用清水反复冲洗至种皮不含药液为止,控去多余水分,再用洁净湿布包好,置于27-30℃下催芽,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2.2 播种
选肥沃透气性好且3年以上未种过瓜类的园土,掺腐熟农家肥按6:4混匀过筛,1m3营养土加尿素0.5kg、草木灰10kg、过磷酸钙10kg、百菌清0.1kg后再混匀。使用10×10㎝营养钵,将配好的营养土装入营养钵内,并整齐摆放在苗床上,浇足底水,全渗后播种,将种子平放营养钵内,覆1-1.5㎝营养土。因外界温度高,在育苗床上方空间搭盖黑色遮阳网,为防止营养钵的土皮干燥后形成硬皮,影响幼苗出土,应覆盖地膜保湿。
苗期管理
待幼苗的70%-80%出土后,揭去薄膜,待心叶展开后遮阳网也可去掉,为了防幼苗徒长,形成高脚苗,调整通风量,来调控温度,白天保持20-25℃,夜间12-15℃。苗床保持见干见湿,勤拔草,为幼苗健壮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3 适时定植
西葫芦苗达到2-3叶1心,营养钵外密布白色的须根时及时定植。
3.1 整地施肥
秋冬茬西葫芦生长发育期长,单株结瓜数平均25个左右。为保证植株生长旺盛,以达丰产目的,应施足基肥。施用腐熟牛羊粪20-30方/亩、三元复合肥100-150斤/亩,深翻土地,耙耱平整。
3.2 定植及其后期管理
起垄定植,膜下沟灌,大行距110㎝,小行距70㎝,株距65-70㎝,亩定植1000-1100株。定植深度要均匀一致,以埋没根系为准。移栽时要保护好幼苗,不伤子叶,不伤根,且带土坨定植。定植后及时浇透水,2-3天后再复浇1水以利缓苗生根,适时划锄地面降温保墒,随后全覆膜。此阶段以西葫芦营养生长为主,因此应视苗情浇水,尽量蹲苗,促使根系生长,白天调控温度为18-22℃,夜间温度10-14℃,必要时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同时加配瓜类用“雨林矮丰”进行控秧。结瓜前要使西葫芦秧达到茎杆粗、柄距短、叶肥厚、颜色正。
4 采收期管理
定植后25天左右即可开花,进入结瓜期,此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以生殖生长为主,因此协调好二者的关系,调控温度、光照及水肥管理是关键。
4.1 温度、光照调控
西葫芦进入开花期后,应保持白天温度22~24℃,夜间12~14℃。进入秋冬季后要根据室外天气情况,草帘早拉晚放,适当延长光照时间。为了防止秋冬季光照弱影响西葫芦化瓜,还应张挂反光幕提高座瓜率。结瓜初期要及早采收根瓜,以0.8斤以下为宜,根瓜以上以1斤为宜。进入12月以后,光照强度是一年当中最弱的时候,而且气候也很寒冷,因此白天应调控温度20~23℃,夜晚11~13℃。必要时人工辅助加温,适时通风,减少浇水次数(为提高地温,降低湿度,可采用滴灌浇水),喷施叶面肥,既保持正常的空气湿度,又避免因浇水后排湿不当导致温度骤降,产生西葫芦生理病害。同时应增施CO?,每隔3~5d施1次,每次早晨日出后室内温度升至15℃左右,开始施1~2h浓度为800~1000mg/L的CO?,在冬季光照弱的情况下,保证光合作用能正常进行。12月中下旬后,为了防止化瓜,减轻瓜秧负担,多疏瓜少留果,此阶段采收瓜以0.8-0.9斤为宜。在做好室内工作同时,还应加强室外管理,草帘晚拉早放,强寒流来临之前,除盖好草帘外,要将棚室南端的防寒裙遮挡好;在阴天或雪天应开灯补光,连续阴天后转晴,草帘要进行多次的接盖,让植株逐渐适光照。
4.2 水肥管理
开始采收即进入水肥正常管理时期,原则隔1次清水追1次肥,随水追肥,每次追施腐熟人粪尿0.5方/亩或高钾型三元复合肥20-30公斤/亩。每次膜下小水浇灌,以湿透根系周围土壤为宜。浇水后要及时放风排湿。11月前后,每隔9-12天左右浇1次水,进入12月,每隔15-18天左右浇1次水,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