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芦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控技术 - 副本.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西葫芦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控技术
摘 要 近年来,随着西葫芦产量高、品质好、抗病虫
害能力强、早熟等优良品种培育的问世。广西百色市右江区
西葫芦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西葫芦产量也大幅度提高,结
合本地西葫芦露地栽培的实际情况,从本地生态气候及环境
条件、品种选择、培育壮苗、肥水管理、人工辅助授粉和病
虫害防治等方面对西葫芦露地栽培技术进行探讨。
关键词 西葫芦; 培育壮苗; 肥水管理; 人工辅助授粉;
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642.6; S436.42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
号: 1673-890X( 2016)09-0-02
西葫芦又名美国南瓜,原产于中美洲热带高原地区,属
葫芦科南瓜属作物,因其抗性强、适应性广、生长期短、产
量高、品质好、经济效益高以及见效快等优点,不失为农业
增产增收增效的好途径,深受广西百色市右江区农户的青睐。
现将百色市右江区西葫芦露地栽培技术进行探讨。
本地区生态气候及环境条件
百色市右江区位于广西西部,地处东经106°7′~
106° 56′,北纬 23° 33′~ 24° 18′,东西最大横距
84 km,南北最大纵距 82 km ,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
气温 22.1 ℃,≥ 10 ℃积温保证率达到 80%以上,持续天数
d。夏热冬暖,热量资源丰富,无霜期长,霜害极轻,有利于秋冬季农业开发。
2 品种的选择
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早熟上市快、丰产性强、产量高、果实口感品质好和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以保证西葫芦经济效益的持续攀升。
培育壮苗
3.1 适期播种育苗
一般以 10 月下旬 -11 月上旬播种为宜,采用穴盘育苗,
用种量 200 g/667 m2 。播种前需要对种子进行消毒,消毒后
用温水浸种
1.5 h 左右,然后用
55 ℃温水搅拌
10~ 15 min ,
用清水洗干净后再用纱布把捞起的种子包好置于
30 ℃左右
催芽,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 [1] 。将基质填入穴盘内,刮去多
余基质,用手指在装好基质的穴盘上轻轻下压,然后将种子
仔细点入穴盘, 每穴一粒。 盖土至穴口 1 cm 处把土压实, 浇
透水即可,最后盖上保温膜。出苗后立即揭开地膜,降温降
湿,增加光照,待幼苗长出 2~3 片真叶时移栽至大田。
3.2 育壮苗
西葫芦高产的前提是壮苗,所以育苗是重中之重,出苗
后要加强管理。壮苗的表现:苗龄 15 d 左右,叶柄与叶片长相当,2~3 叶叶片呈青绿色, 叶片较小,植株高度 8~ 10 cm,茎粗 0.4 cm 左右。
3.3 整地施肥覆膜
土壤翻耕后,每 667 m2 施腐熟畜粪 1 500 kg、碳铵 30 kg、
磷肥 50 kg、钾肥 10 kg。施肥后立即整地作畦, 畦面 80 cm、
畦沟 50 cm、沟深 30 cm,并及时覆盖地膜。 整地施肥覆膜时
间应在移栽前 7 d 完成。
3.4 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在 11-12 月上旬抢在晴天进行移栽,每畦移植 2 行,株
距 60 cm ,每 667 m2 栽植 1 500 株,栽植后及时淋水,并用土杂肥封严移栽孔。
4 移植后的田间肥水管理
肥水管理总原则是“浇瓜不浇花” 。移栽后的植株对肥水有较高的要求,必须保证水和肥的供应量。缓苗后是以控为原则,适时淋水,单独淋水,淋水时间最好是在晴天上午,每次淋水时间间隔 7~10 d,如果旱灾严重,只能开沟浇小水,切不可大水漫灌,防止固土壤水肥过多而出现徒长。根
瓜坐位后第一次施肥要控制用肥量,每
667 m2
施用复合肥
25 kg、碳铵
20 kg,每次施肥间隔时间
15~20 d。到收瓜后,
每采瓜
1 次追
1 次肥料, 每
667 m2
用复合肥
10 kg、碳铵
20
kg
淋施。
人工授粉与激素保果
西葫芦一般不能单性结实,为有效提高西葫芦的座果率
和产量,常常在昆虫传粉的基础上进行激素处理和人工辅助
授粉等工作,冬季西葫芦开花结果早,此时昆虫活动少,要
进行人工授粉与激素点花相结合,以促使生瓜。人工辅助授
粉可于 07:00-10:00 摘雄花进行 “授粉”,每朵雄花可授 2~
3 朵雌花;进入冬季后,气候逐渐下降,需要用 50 倍高效座
瓜灵涂抹果柄一圈,以便保果。
及时采收
西葫芦雌花数目多,头瓜坐稳后往往由于生长中心的转
移而影响后续瓜条的连续坐果,所以头瓜商品成熟时应及时
采摘,否则影响后续瓜果的生长发育,一般瓜质量达
500 g
左右就可以采收。
西葫芦的病虫害防治工作
本地区秋冬季种植西葫芦常见的病害为霜霉病、白粉病、
灰霉病、绵腐病和病毒病等;虫害主要是白粉虱、蚜虫等,
应及时加强防治。
7.1 西葫芦霜霉病的防治措施
霜霉病是西葫芦生长阶段主要病害,严重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