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贴士梅雨季节精养鱼塘管理要点.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水产养殖贴士:梅雨季节精养鱼塘管理要点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通常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后,是梅雨季节。在这个季节,阴雨、闷热天气较多,晴好天气较少,空气湿度大,气压偏低,气温和水温变化较大,水体光照条件差,光合作用弱,导致精养鱼塘溶氧水平低,易发生缺氧浮头并诱发鱼病,加之在梅雨季节一旦发生鱼病或浮头泛池,处理起来较难,易造成较大损失。因此对精养鱼塘的广大养殖户来说,如何安全度过梅雨季节,是至关重要的问题。笔者认为要加强梅雨季节精养鱼塘的科学管理,应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科学投饲
6月份以后鱼类生长进入旺盛期,但梅雨季节少晴多雨的天气变化对鱼类的进食有很大影响,所以,应进行科学投饲。投饲量应根据天气、水质及鱼类摄食情况灵活掌握。久雨时水体溶氧条件差,鱼类进食有所减少,此时若大量投喂,既浪费饲料,又因剩料过多败坏水质,诱发病害。因此,投喂时应控制在正常投喂量的70%左右,待天气略晴好、水质清新时可适当多投。如遇雷雨低气压或闷热天气时,应再进一步减少投喂量,或适当停食。投喂时以配合饲料为主,青饲料为辅,讲究粗精搭配。精饲料要求营养全面且充足,宜采用正规厂家生产的全价配合饲料。青饲料及鲜活贝类要求适合鱼类口味,无毒无害,避免投喂霉变饵料。投喂次数需少量多次,一般精饲料每天投喂2~3次,在溶氧较高的时段进行投喂,并尽量使用自动投饵机。
二、水质调控
梅雨季节池水缺乏足够光照,藻类生长不旺,甚至没有。养殖前期积累的残饵和粪便不断增多。所以此阶段水质容易恶化,出现溶氧不足,甚至缺氧浮头,应做好如下工作:
1、定期加注新水
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梅雨季节精养渔塘应尽量保持较高的水位。如水源水质好且注水便利,应每隔7~10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加水15~20厘米,加水时应坚持“四改”原则,以提高增氧效果。即:改白天注水为晚上注水(3~5点),改抽深层水为抽浅层水,改水流直冲入池为斜冲入池,改水流直落入池为板落入池(在出水管下部落水处放一固定木板)。以养鲢、鳙鱼为主的池塘,水色应保持草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为20~30厘米;以养草鱼为主的池塘,水色较鲢、鳙鱼池塘水色淡些。
2、正确使用增氧机
精养池塘应配备专门的增氧机。在梅雨季节,养殖户要抓住每一个晴天,开动增氧机把上层溶氧较高的水送到下层去,减少夜间缺氧。正确使用增氧机应坚持晴天中午开,傍晚不开;阴天清晨开,白天不开;浮头以前开,阴雨连绵半夜开的原则。同时,遇到阵雨、连续闷热或天气突变等情况,要适当延长开机时间,并配合使用底部增氧设备和颗粒氧等,确保底层溶氧在3㎎/L以上。
3、及时中和酸度
梅雨季节光照条件差,藻类光合作用弱,鱼类呼吸耗氧大,导致水体易呈现酸性,而鱼类在酸性环境中新陈代谢缓慢,摄食减少,消化能力差,抗病力弱。因此,梅雨季节至少要泼施1~2次生石灰浆,以中和酸性,降低水体酸度,保证给鱼类提供合适的PH值环境。一般每亩1米深的水面一次可施用生石灰15~20千克。
4、泼施微生物制剂
如水源水质差或注水不便,则应抓住少有的晴好天气,每7-10天泼施1次诸如速效水净宝、EM调水王、多福可乐、宝渔安、活水宝、底改净等有益微生物制剂来改善水质及底质,以消除底部有机质分解产生的有害物质,并能抑制病菌繁衍,保持水质良好,防止底质恶化。但应注意泼施微生物制剂后,不要马上使用消毒杀菌剂。
三、综合防病
梅雨季节各种病菌繁殖加快,对池塘鱼类威胁较大。久雨后,鱼类抵抗力较差,在气温、水温下降,雨水增多的情况下,许多精养鱼塘病害频发,鱼类死亡率提高,养殖户损失较大,所以应积极加强综合防病工作。
1、积极预防
主要是抓住在梅雨季节来之前的一个礼拜这个关键节点,认真做好预防。处理方案为:在入梅前一周选择天气晴好的时机杀虫1次,以杀灭水体及鱼体的寄生虫;隔三天再消毒1次,以防止有害病菌的滋生,消毒剂应选择安全型的,如二氧化氯、菌毒清、百毒杀或菌毒绝杀等;之后3~4天,再使用一次EM调水王、多福可乐或复合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制剂以稳定水环境。这样在入梅前就为养殖鱼类创造了一个好的环境条件。此外,还要内服一些药物来预防鱼类发病:鱼类在这段时间的主要病害是出血病、肠炎病、烂鳃病、白头白嘴病及白皮病等,因此可在饲料中添加鱼菌清和三黄粉(添加量1%)连续喂食5天为一个疗程。
2、及时治疗
梅雨季节鱼类主要病害为暴发性出血病、赤皮病、烂鳃病、肝胆综合症、指环虫、孢子虫病等。一旦发病,一是要及时将病、死鱼捞出埋掉,切忌乱丢乱抛;二是及时分析病因,正确诊断,对症下药:发生暴发性出血病时,病鱼体表或鳃丝上如果发现寄生虫,首先杀虫,同时进行水体消毒,也可采取内服抗菌药饵进行防治。病情稳定后泼施一次生石灰,将池水调成弱碱性,以利鱼类生长;发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