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七章 食叶害虫.ppt

发布:2017-12-30约1.09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七章 食叶害虫 以针、阔叶为营养的食叶害虫种类很多,主要分属四个目:鳞翅目(蛾、蝶)、鞘翅目(叶甲、象甲)、膜翅目(叶蜂)、直翅目(蝗虫)、双翅目(潜叶蝇)、竹节虫等。 发生的特点 : 1、咀嚼式口器,幼虫为主要危害期,叶甲、蝗虫的成、幼虫同时危害,初期性害虫。 2、营裸露生活,少数卷叶、潜叶危害,受环境因子影响较大,虫口消长明显。;3、繁殖量大,具有主动迁移、迅速扩大危害的能力 4、食叶害虫的发生多具有阶段性和周期性。 发生分为四个阶段: 初始阶段:食料充足,气温温暖干旱,适宜害虫发生,天敌数量较少,此时害虫数量不大,不易发现 增殖阶段:条件有利,虫口显著增长,林木受害面积扩大,天敌相应增多;猖獗阶段:虫口爆发成灾,随后食料缺乏,小环境恶化,加之天敌数量增加,抑制作用加强 衰退阶段:虫口减少,天敌也随之他迁,或因寄主缺乏,种群数量大减,预示一次大发生的结束 周期性:每一大发生的过程,通常一年1代的其持续期约7年,2年1代的可达14年,1年2代者只有3年半,但受环境影响大 ; 食叶害虫突发性强,采取应急措施易杀伤天敌,破坏平衡。因此研究了解害虫种群动态,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控潜能,使害虫种群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有虫而不成灾,是应遵循的最基本原则。 ;1、形态特征: 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 (Butler)成虫:前翅宽大,外缘直,有三条明显横斑纹,亚外缘斑8个,排成“3”字形,最后两斑的连线与外缘平行,中室白斑大而明显。;落叶松毛虫和卵;赤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Butler)成虫:前翅狭长,外缘倾斜,中横线和外横线白色,中间为一深褐色宽带,亚外缘线最后两斑的连线与外缘相交,中室白斑小而明显 ;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成虫: 中横线内侧和齿状外横线外侧有一淡线纹,似双重线,亚外缘线最后两斑的连线与外缘相交,中室白斑小而不明显;防治方法: 1、改善松林环境,综合防治。 2、天敌的保护和利用:保护杜鹃、大山雀等鸟类和蜘蛛;松毛虫黑卵蜂、松毛虫赤眼蜂均为卵期寄生蜂,可人工繁殖和散放。 BT、白???菌、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已商品化生产,用于大面积防治。 3、人工防治:灯诱成虫;人工摘卵、捕虫、采茧;在树干胸高处捆塑料薄膜阻止越冬幼虫上树。 4、化学防治:2.5%溴氰菊酯、20%杀灭菊酯常量或超低量喷雾,20%灭幼脲1号胶悬剂,25-50克/公顷,效果达 80%以上,残效期长。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