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与国际贸易关系研究_国外文献综述.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汇率与国际贸易关系研究:国外文献综述*贾凯威1,杨洋2(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葫芦岛125105;中国人民银行大连中心支行,辽宁大连 116001)2.摘要:论文对有关汇率与贸易关系的文献进行梳理,主要侧重于两方面的内容:汇率波动与汇率失衡分别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总体而言,汇率波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具有较强的条件性与不稳健性,其影响的程度与方向依赖于对冲工具的可获得性、贸易商的风险规避类型、生产结构、调整成本及经济一体化程度等。而汇率失调在短期内对贸易存在显著影响,影响程度依赖于贸易商的定价策略、全球价值链的重要性等。在长期内,汇率失调对贸易几乎不存在影响,除非市场存在其它紊乱因素。因此,汇率只是影响贸易的因素之一,以贸易平衡为核心的全球经济再平衡不能只依靠汇率的变化来实现。关键词:汇率;国际贸易;波动;失衡( 贸易保护),实施正确的全球再平衡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论文结构如下:第二部分论述汇率波动对贸易的影响;第三部分对汇率失调对贸易的影响进行述评;第四部分总结全文。二、汇率波动与贸易20世纪70年代初期,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汇率波动日益频繁,引起了学术界及政界对汇率波动影响实体经济的关注与争论。(一)理论分析:汇率风险与贸易一、引言美国次贷危机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与蔓延使各国认识到经济发展内外均衡的必要性,全球经济再平衡成为各国学术界及政界关注的焦点问题。经济再平衡离不开国际贸易的再平衡。在影响国际贸易的众多因素中,汇率是争议最大、最激烈的主要变量之一。世贸组织总干事帕斯卡尔·拉米最近说道: “汇率一直是世界贸易中的敏感话题”。这种敏感关系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第一,汇率是各国宏观经济、金融及贸易等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具有极强的内生性。但对于市场主体而言,汇率变动又具有极强的外生性。因此,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及由此导致的成本是市场主体厌恶汇率波动的主要原因。第二,汇率波动以及汇率长期失衡产生的成本在不同行业与国家之间具有很大的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性造成国际竞争的紊乱,降低了资源在国际市场的配置效率。第三,国际贸易与货币联系密切。美国次贷危机后,汇率已经成为金融冲击在国家之间相互传染的传送带,并成为“货币倾销”的载体。因此,重新思考汇率对贸易的影响对于决策者摒弃偏见,避免错误的政策响应Clark(1973)提出了汇率风险与贸易关系的基准模型。后续研究陆续放宽该基准模型的假设条件,相继演绎出五种不同的研究文献。(1973)1.基准模型。Clark奠定了汇率波动影响厂商的理论基础,该研究假设厂商在完全竞争环境下只生产一种产品,不需要进口中间品,产品全部出口,货款以外币支付。因此,出口额的本币数量依赖于汇率水平[1]。在该模型中,假设厂商规模较小且风险规避,货币对冲能力有限。此外,鉴于厂商调整其产出水平的成本非常高,当汇率变化影响其利润时,厂商的产出水平不变。由于汇率的不确定性直接加剧作者简介:贾凯威(1980-),男,河北省定州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讲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宏观经济与国际金融;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与应用;杨洋 (1981-),男,甘肃兰州人,中国人民银行大连中心支行,经济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区域金融。*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2012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区域有效汇率测度的企业对汇率波动承受能力的计量研究:以辽宁省为例”(项目主持人:贾凯威;项目编号:W2002047)165货款(本币)的不确定性,厂商必须确定一个能吸收该不确定性的产出水平。如果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那么厂商必然选择边际收益大于其边际成本的产量水平(小于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产量),以弥补汇率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因此,在厂商利润仅取决于汇率的情况下,汇率的剧烈波动必然导致产出及出口下降。可见,该模型在汇率波动与国际贸易之间建立了理论上的负相关关系。但是这些研究的假设过于严格,如完全竞争、结算货币的选择、无进口中间品、风险规避、缺少金融对冲工具等。随着假设条件的逐步放开,产生了更为复杂的模型,汇率及贸易之间的关系变得模糊,影响了汇率波动与贸易关系的稳健性。调整成本与风险偏好对汇率波动与贸易关系4.(1973)的影响。Clark中的模型假设厂商在面临汇率波动时,不能自由调整其产量及要素投入。后来的研究也对这一假设进行了修正。DeGrauwe(1992)认为,如果厂商能够根据世界价格水平增加或减少生产要素的投入,则当国际价格(以本币表示)上升时,厂商能够销售更多的产品,反之则减少销售量。但是,这又取决于厂商面临汇率波动时的风险偏好。厂商的风险厌恶程度越深,则当厂商面临的利润方差越大时,厂商越不可能出口更多的商品。另一方面,当厂商的风险厌恶程度越低时,即使面临很大的利润不确定性也会增加其出口量,因为厂商相信价格变动带来的潜在收益会抵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