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析丢分查与原因讲对策 .ppt

发布:2017-09-30约6.76千字共5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析丢分、查原因、讲对策 ------谈论述类和文化经典文题的阅读与解答 福州十一中 陈学斌 一、答题分析 论述类 (2011·福建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关于价值概念的理解 张曙光 近些年来,价值观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但是,作为价值观核心概念的“价值”及相关概念,在国内理论界一直存在着许多似是而非的看法,影响了我们对价值观问题的理解,因而有必要厘清一些基本概念。   现代价值观的“价值”概念,直接来自于经济学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但就其拉丁词的本义和现代哲学语境中的含义而言,却远远超出了经济学的范畴,是一个包含伦理学、美学、宗教学、政治学所指涉的具体价值形态的,与“善”通用的概念。因而,价值首先指的是人们所希冀和追求的“好”生活,表征着人的存在的目的性;经济学意义的含义只是第二位的。 但目前存在的一些对价值的界说,恰恰是这种意义的倒置。无论是过去把“价值”归结为“效用”,还是现在把价值等同于“利益”,都是倒置的例证。如此一来,价值的理想性和超越性不见了,因而也就谈不上对各种效用和利益问题的批判性审视了。其实,正是价值由现实趋向理想的向度,在人们的观念世界耸立起一个与完满和终极的整体相关联的价值观。所以,作为人的生命之自觉形态的价值观,不仅能够引导人们追求自身的利益,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还能够召唤人们不断地走向更高的精神境界,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 如果把价值归结为利益,又进而把利益作为思想的坐标,那就只能产生功利的并且是近视的价值观——以官职、金钱、称号等外在形式化的东西作为人的价值尺度,而不是看重人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行、真才实学、精神境界。的确,“名利”并不纯然是人的“身外之物”,而是构成人的社会规定性的要素,这些要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证人的社会存在和能力,在现代社会尤其如此。但是,这些东西只是人们借以实现自由的有限手段。如果人们在某一社会中普遍地陷入名缰利索,人的生命价值的平等和人格尊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维护,那么这个社会就“异化”了。这也是我们反对把“价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 (摘自2010年6月22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0.下列关于“价值”概念的理解,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3分) A.具有经济学方面的意义,这是最根本的、第一位的。 B.可以把它概括为“效用”,也可以把它归结为“利益”。 C.首先与伦理学、美学、宗教学、政治学相关,其次与经济学相关。 D.是人们希冀和追求的终极目标,它仅仅表征着人存在的目的性。 【答题分析】此题综合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项,原文第二段为“经济学意义的含义只是第二位的”。B项,从原文第三段可看出,做者对把价值概括为“效用”、归结为“利益”的说法是持否定态度的。 D项,由原文第二段“价值首先指的是人们所希冀和追求的‘好’生活,表征着人的存在的目的性”可知,“仅仅”一词属无中生有。答案:C。考生的失误多在没有弄清楚概念的内涵,没有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没有抓住关键词语,未能筛选出重要信息,导致不少考生丢分。 2.联系具体语境理解重要概念是作者论述说明的重点,一个词语在语言中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与其他词语组成句子表达某种意思,要注意把握它与其他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尤其要注意辨别相近概念之间的区别;反过来看,上下文中总是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包含这个词语的意思,或制约这个词语的含义。解题时要有整体观念,认真理解语境,把握上下文的意思。 3.有些文本中的名词术语,其含义准确而严密,解这类题思维操作的大致步骤是:首先,明确筛选区间,进而明确哪些语句、段落涉及对概念的解释;其次,筛选、提取出解释概念的本质特征的词句.并组合成“最准确”的解释。 4.在客观题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对各选项进行对照,以便准确、快捷地选出答案。比较法、排除法是常用的基本方法。 5、解题时,对考题常见的干扰项设置方法要心中有数。如:断章取义 、混淆范围 、 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因果颠倒、误划类别、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等。 11.文章第③段提出了“与完满和中级的整体相关的价值观”,请简要阐述这个价值观能够产生的作用。(3分) 答: 【答题分析】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结合具体语境,找到答题区间,此题的答题区间在第三段的结尾,即划线句的后面。其次要将找出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