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地图设计、工艺与实例.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地图设计、工艺与实例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地图设计文件及内容 第二节 计算机地图制图工艺 第三节 地图的图面设计 第四节 地图设计与编绘实例(一) 第五节 地图设计与编绘实例(二) 第一节 地图设计文件及内容 一、基本概念 (4)矢量数据源的数据层命名及分类编码 中国数字地图1:100万2002版,数据层名由五位英文字符构成,前三位表示地理要素的内容特征,后两位表示地理要素的几何特征。 13类地理要素分别用下列三位字符表示: 政区 BOU 居民地 RES 铁路 RAJ 公路 ROA 机场 AER 文化要素 CFE 水系 HYD 地貌 HYP 植被 VEG 土地覆盖 LAN 其他自然要素 PHS 海底地貌 BAT 其他海洋要素 OFE 地理格网 GGD 5类几何特征分别由下列两位字符表示: NT 同时包括面状和线状要素属性表 LK 同时包括点状和线状要素属性表 LN 仅包括线状要素属性表 PY 仅包括面状要素属性表 PT 仅包括点状要素属性表 例: 层名HYDNT表示同时包括面状和线状要素属性表(NT)的水系(HYD)要素层。 中国数字地图1:100 万 2002版要素代码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并根据需要扩充了一些代码。 《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结构如下: × × × × × × 大 小 一 二 识 类 类 级 级 别 码 码 代 代 位 码 码 大类码、小类码、一级代码和二级代码分别用数字顺序排列。识别位由用户自行定义以便于扩充。一般为“0”。在该数据源中未使用第六位识别码,数据编码全部由五位编码构成,如:常年单线河的编码为21011。 (5)数据源的数据格式与数据库组织 中国数字地图1:100万(2002版),矢量数据采用ARC/INFO格式,栅格数据采用BIL格式。数据组织形式见下表: 2、数据源内容的选取 根据中国数字地图1:100万(2002版)的数据组织形式,矢量数据(LIBRARY)部分是《挂图》矢量要素的主要数据源。在Arc/lnfo中进行投影转换之前,我们可以根据地图的内容先在数据源中进行大概取舍,选择我们要处理的数据内容,舍去无关的数据,这样可以减少数据处理和制图综合的工作量,同时提高投影变换和数据格式转换的工作效率。 数据源和挂图所需要表示的内容比较而言,它所包含的信息要丰富得多。如,新编挂图需要对县级(包括县级)以上的居民点注记全部选取,并部分选取乡镇一级的居民点注记,我们可以事先直接舍弃乡以下居民地、牧点、一般林业局、农、林、牧、渔矿场注记数据。 有些时候,由于数据源和新编挂图对某些地图要素的分类分级并不一致,如,对于居民点的分级,数据源主要按照人口数划分等级,分为独立房屋、放牧点、100万人口以上居民地、50~100万人口居民地、10~50万人口居民地、5~10万人口居民地、1~5万人口居民地、1万以下人口居民地和工矿企业,而新编挂图是按照行政等级分为首都、省级行政中心(外国首都)、地级行政中心(外国重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