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四篇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ppt

发布:2018-06-13约4.9千字共5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4章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Atomic emission spectroscopy 5-1 方法原理 一.原子光谱的产生 原子的核外电子一般处在基态运动,当获取足够的能量后,就会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处于激发态不稳定(寿命小于10-8 s),迅速回到基态时,就要释放出多余的能量,若此能量以光的形式出显,既得到发射光谱。 能量与光谱 ΔE=E2- E1 λ= h c/E2-E1 =h c/λ υ= c /λ =hυ σ= 1/λ =hσc h 为普朗克常数(6.626×10-34 J.s) c 为光速(2.997925×1010cm/s) 激发电位: 从低能级到高能级需 要的能量. 共振线: 具有最低激发电位的谱线. 原子线(Ⅰ) 离子线(Ⅱ,Ⅲ) 二.谱线的强度 在i,j 两能级间跃迁,谱线强度可表示为: Iij= Ni Aij hυij (1) Aij 为跃迁几率 在高温下,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时,单位体积的基态原子数N0与激发态原子数Ni 之间遵守Boltzmann分布定律 Ni = N0 gi/g0 e-Ei/kT (2) gi,g0 为激发态和基态的统计权,Ei为激发电位,K为Boltzmann常数,T为温度。 2)代入(1)得: Iij = gi/g0AijhυijN0e-Ei/kT 此式为谱线强度公式。 Iij 正比于基态原子N0 ,也就是说 Iij ∝C,这就是定量分析依据。影响Iij的因素很多,分别讨论如下: 1.跃迁几率 Aij∝Iij 2.统计权重 gi/g0∝Iij 3.激发电位 Ei∝-lgIij 4.激发温度 T∝-1/lgIij 三.原子的能级与能级图 1.光谱项 原子光谱是由原子外层的价电子在两能级间跃迁而产生的,原子的能级通常用光谱项符号来表示: n2S+1LJ or n M LJ n为主量子数;L为总量子数;S为总自旋量子数;J为内量子数。M=2S+1,称为谱线的多重性。J又称光谱支项。 每个量子数的取值分别为: n =1,2,3 ,…; L=∑lI ,l=0,1,2,…; S=∑ms,i ms=±1/2; J=L+S. 因为取矢量和,而 L=|l1+l2|,|l1-l2-1|,… |l1-l2|;同样, S=0,±1,±2,…±S;及 J=(L+S),(L+S-1),(L+S-2),…(L-S)。L≥S,J共有(2S+1)个。若L<S,J共有(2L+1)。 当四个量子数确定之后,原子的运动状态就确定 1S0 L=0, S=0, M=1, J=0 1P1 L=1, S=0, M=1, J=1 3D3 L=2, S=0, M=3, J=3 跃迁遵循选择定则: 1.主量子数n变化,Δn为整数,包括0。 2.总角量子数L的变化,ΔL=±1。 3.内量子数J变化,ΔJ=0,±1。但当J=0时, ΔJ=0的跃迁是禁戒的。 4.总自旋量子数S的变化,ΔS=0,即单重项只跃迁到单重项,三重项只跃迁到三重项。 例如:钠原子,核外电子组成为: (1S)2(2S)2(2P)6(3S)1 此时光谱项为: 32S1/2 表示n=3 L=0 S=1/2 M=2 J=1/2, --------为基态光谱项。 32P3/2 n=3 L=1 S=1/2 J=3/2 32P1/2 n=3 L=1 S=-1/2 J=1/2 纳谱线:5889.96 ? 32S1/2----32P3/2 5895.93 ? 32S1/2----32P1/2 2.能级图 把原子中所可能存在的光谱项---能级及能级跃迁用平面图解的形式表示出来, 称为能级图。见钠能级图。 四.谱线的自吸与自蚀 1.自吸 I = I0e-ad I0为弧焰中心发射的谱线强度,a为吸收系数,d为弧层厚度。 2.自蚀 在谱线上,常用r表示自吸,R表示自蚀。 在共振线上,自吸严重时谱线变宽, 称为共振变宽 自吸与自蚀 2—2.仪器装置 .光源 光源的作用: 蒸发、解离、原子化、激发、 跃迁。 光源的影响: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 光源的类型:直流电弧 交流电弧 电火花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