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民族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策略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甘肃省民族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策略研究的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信息素养是指人们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开展学习、工作和社会生活的能力。如今,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已走进千家万户,信息化浪潮涌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因此,信息素养已成为当今社会一个培养和评估人才的必需品。在民族院校中,大多数学生来自较为贫困落后的地区,其信息素养与城市地区的学生存在较大差距。
信息素养的缺乏可能导致民族院校大学生在面临实际情况时不能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影响其学习和职业发展。因此,如何在民族院校中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甘肃省民族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策略,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
1.促进民族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助力于学生的个人发展;
2.提高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和工作能力;
3.指导学校在信息化教育方向上制定相应的教育政策。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主要围绕甘肃省民族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策略展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现状分析:对民族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进行分析;
2.学校政策方案研究:探究学校教育政策,在信息化教育方向上如何考虑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3.教育综合方案研究:针对学校与学生现实情况,结合国内外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及最新研究,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4.效果评估:制定相应的评估系统,对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效果进行评估。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四、预期结果
本研究预期结果:
1.汇总和分析甘肃省民族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
2.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3.形成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民族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模式。
五、可行性分析
本研究可行性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1.研究条件:学者具有相关的学科背景和研究经验,同时可以获得甘肃省民族院校学生信息素养数据;
2.研究资源:大量国内外优秀的文献资料资源,同时可以借助网络调查问卷等工具收集相关数据;
3.研究场所:可借助图书馆等场所进行研究和调研。
六、研究进度安排
一阶段:2021年7月—2021年8月
研究现状和问题,收集并阅读相关的学术文献,撰写研究背景和目的,制定研究方案。
二阶段:2021年9月—2021年11月
开展调研,制定教育培养方案,进行样本测试。
三阶段:2021年12月—2022年1月
统计和分析数据,撰写论文初稿。
四阶段:2022年2月—2022年3月
对论文进行修改完善,撰写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