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地震波的时距关系.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 地震波的时距关系
;?第一节 直达波及折射波时距曲线 ;二、水平层状介质中折射波时距曲线 ;因此;三层模型如图表示:; 可见,对多层介质,折射波时距曲线仍为直线,斜率是该折射层波速的倒数1/Vn。 ;三、隐伏层中的折射波;2.正常速度下的隐伏“薄层”;因而从初至波时距曲线看,也只是假两层的情况。和低速夹层的
影响相似,同样不可能进行正确的解释。;3.垂直断层 ;同样,在O2激发, O1接收 ;临界距离:
(下倾)O1C1<O2C2(上倾);利用上式就可以求出临界角i和界面倾角φ。 ;五、弯曲界面折射波时距曲线 ;五、垂直构造的折射波时距曲线 ;2.垂直低速带 ;3.垂直断层 ;第二节 反射波时距曲线 ;2、正常时差 ; 3.时距曲线的弯曲情况 ;二、倾斜界面的反射波时距曲线 ;2.时距曲线的特点 ;三、水平层状介质条件下反射波时距曲线 ;而双程垂直时间为 ;式(3.37)???式(3.39)组成一个以P为参数的方程组;均方根速度:把水平层状介质情况下的反射波时距曲线近似当作双曲线时,求出的波速。 ;当波沿界面法向入射时,α1=α2=…=αn=0,则射线速度Vr值变成 ;如图示: ;据假想均匀层和虚震源概念简要勾绘出反射波时距曲线形状。 ;图3.21:时距曲线与界面曲率半径(ρ)之间的关系 ;3.断层 ;第三节 连续介质中的地震波 ;将式V(z)=V0(1+βZ)代入上式得 ;=;图3.25 线性连续介质中波 ;由式(3.49)可导出,回折波时距方程为 :;三、连续介质中的折射波和反射波;图3.27 二次反射波时距曲线;将AB、BC以界面R为对称界面翻转180°,得到与B点对称的Bˊ点。 ;推广到n次全程多次波,时距方程为:;2. 时距曲线极小点位置不同 ;二、绕射波时距曲线;上式中,第一项为常数,第二项是X的函数,时距曲线也为双曲线。它有如下特点 :;① 当X=2d时 ; 第五节 τ-р域内各种波的运动学特点 ;则 ; 2) 直达波是反射波的渐近线,无限远处同反射波相切,切点处两波具有相同的斜率р值,则直达波同反射波在р轴上共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