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维生素C生产过程有机废水的活性污泥与活性炭联合处理工程设计毕业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7
湘潭大学
综合设计说明书
题 目:30t/h维生素C生产过程有机废水的活性污泥
与活性炭联合处理工程设计
学 院:
专 业: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08年1
湘潭大学化工学院
综合工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 30t/h维生素C生产有机废水的活性污泥与活性炭联合处理工程设计
学号: 姓名: 专业: 制 药 工 程
指导教师(签名): 系主任(签名):
一、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某维生素C生产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一般流量为50t/h的有机废水。废水排放量波动率为±10%(24小时波动量),该股废水中BOD5浓度为800ppm,CODCr为1000 ppm,挥发酚为10ppm,石油类为30ppm,氨氮为25ppm,悬浮物为600ppm,pH=7~9。现拟采用活性污泥法对其进行一级处理,使处理后的废水达到国家污水二级综合排放指标(GB8978-88,pH=6~9,悬浮物200ppm,BOD5≤60ppm,CODCr≤150ppm,石油类≤10ppm,挥发酚≤1.0ppm,氨氮≤0.5ppm)。在此基础上,再采用活性炭吸附方法对上述排放水进行二级吸附的深度处理,使终排废水的COD、石油类、悬浮物、挥发酚等进一步脱除,从而实现废水的回收再利用。
根据已有同类生产装置设计经验,在活性污泥法处理过程中,活性污泥对上述各污染物的脱除效率为:BOD5=98%,CODCr=75%,挥发酚=80%,石油类=50%,氨氮=65%。沉淀装置对悬浮物的处理效率为70%;活性炭二次处理过程中,其对CODCr的吸附饱和容量为10.0kg/t活性炭,石油类的吸附饱和容量为60g/t活性炭,挥发酚的吸附饱和容量为200g/t活性炭,氨氮的吸附饱和容量为150g/t活性炭。要求经二级深度处理(吸附)后的再用废水达到如下指标:CODCr≤100ppm,挥发酚≤0.5ppm,氨氮≤0.5ppm,石油类≤5ppm,悬浮物≤50ppm,pH=6~9。吸附饱和后的活性炭再生和回收不纳入本设计考虑范围,活性污泥的接种与培养、驯化等工作均在该工程的安装调试阶段另行考虑。
总体工艺的基本流程设计厂家推荐采用如下路线进行:
N、P营养物质 絮状沉淀
废水 废水 废水 废水
活性炭吸附絮凝沉淀生化曝气水质水量调节
活性炭吸附
絮凝沉淀
生化曝气
水质水量调节
压缩 空气 曝气 污泥回流
压缩
废水回用
剩余污泥堆场真空过滤或浓缩 外运
剩余污泥堆场
真空过滤或浓缩
现根据上述处理目标,要求:
进行相关处理单体(单元)设备尺寸和工艺参数的设计计算;
计算活性污泥处理过程所需的营养物(N、P)投加量,确定沉淀过程絮凝剂的种类和用量,达到废水排放标准所需的活性炭用量及更换周期;
对曝气过程所需的空气量进行计算及空压机进行选型;
用A3图幅电脑绘制带高程标识和主要工艺参数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1张,A3图幅的设备平面布置图(标注定位尺寸)1张;
电脑绘制A3图幅的活性炭吸附塔主体设备1张或曝气池(生化池)主体设备1张;
撰写符合规范的设计计算和设计说明书一份(≥6000字)。
二、进度安排
序号
各阶段完成的内容
完成时间
1
设计资料(手册、标准、图集、数据、参考书)等收集
第1-2周
2
设计计算、设备选型
第3-4周
3
工艺流程图、主体设备图、平面布置图绘制
第5-6周
4
设计说明书编写
第7-8周
5
设计答辩
时间另定
三、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1、唐受印、戴友之编. 废水处理工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化工出版社组织编写,化工生产流程图集(上、下册),北京:化工出版社,
1984.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