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静电场.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1章静电场第01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1.对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是用摩擦的方法将其他物质变成了电荷
B.摩擦起电是通过摩擦将一个物体中的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C.通过摩擦起电的两个原来不带电的物体,一定带有等量异种电荷
D.通过摩擦起电的两个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可能带有同种电荷
2.如图1—1—4所示,当将带正电的球C移近不带电的枕形绝缘金属导体AB时,枕形导体上的电荷移动情况是
+
C
A
B
A.枕形金属导体上的正电荷向B端移动,负电荷不移动
B.枕形金属导体中的带负电的电子向A端移动,正电荷不移动
C.枕形金属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B端和A端移动
D.枕形金属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A端和B端移动 图1—1—4
3.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B
A.摩擦起电现象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也说明通过做??可以创造电荷
B.摩擦起电现象说明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C.摩擦起电现象说明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D.感应起电说明电荷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上去了
4.如图1—1—5所示,用带正电的绝缘棒A去靠近原来
不带电的验电器B,B的金属箔片张开,这时金属箔片带 电;若在带电棒离开前,用手摸一下验电器的小球后离开,然后移开A,
这时B的金属箔片也能张开,它带 电. 图1—1—5
5.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轻质小球a,a的表面镀有铝膜.在a的近旁有一底座绝缘金属球b,开始时a、b都不带电,如图1—1—6所示,现使b带电,则:
A. ab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
B. b将吸引a,吸在一起不放开
C. b立即把a排斥开
D. b先吸引a,接触后又把a排斥开 图1—1—6
6.5个元电荷的电荷量是 C,16C电荷量等于 个元电荷的电荷量.
7.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绝缘金属球A、B,分别带有电荷量Q=6.4×C,Q=–3.2×C,让两绝缘金属小球接触,在接触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并转移多少库仑?此后,小球A、B各带电多少库仑?
8.有三个相同的绝缘金属小球A、B、C,其中小球A带有3×10-3C的正电荷,小球B带有-2×10-3C的负电荷,小球C不带电.先将小球C与小球A接触后分开,再将小球B与小球C接触然后分开,试求这时三球的带电荷量分别为多少?
第1章静电场第02节 库仑定律
例1半径为r的两个相同金属球,两球心相距为L (L=3r),它们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均为q,则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静电力F
A.带同种电荷时,F< B.带异种电荷时,F >
C.不论带何种电荷,F = D.以上各项均不正确
例2 如图1—2—2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b、c
位于等边三角形 的三个顶点上.a和c带正电,b带负电,
a所带电荷量的大小比b的小.已知c受到a和b的静电
力的合力可用图中有向线段中的一条来表示,它应是
A.F1 B.F2 C.F3 D.F4
例3 两个大小相同的小球带有同种电荷(可看作点电荷),质量分别为m和m,带电荷量分别是q和q,用绝缘线悬挂后,因静电力而使两悬线张开,分别与铅垂线方向成夹角θ和θ,且两球同处一水平线上,如图1—2—3所示,若θ=θ,则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A.q一定等于q
B.一定满足q/ m=q/ m
C.m一定等于m
D.必须同时满足q=q, m= m
图1—2—3
例4a、b两个点电荷,相距40cm,电荷量分别为q和q,且q=9 q,都是正电荷;现引入点电荷c,这时a、b、c三个电荷都恰好处于平衡状态.试问:点电荷c的性质是什么?电荷量多大?它放在什么地方?
[综合评价]
1.两个带有等量电荷的铜球,相距较近且位置保持不变,设它们带同种电荷时的静电力为F,它们带异种电荷时(电荷量绝对值相同)的静电力为F,则F和F的大小关系为:
A.F=F B.F F C.F F D.无法比较
2.如图1—2—8所示,在A点固定一个正点电荷,在B点固定一负点电荷,当在C点处放上第三个电荷q时,电荷q受的合力为F,若将电荷q向B移近一些,则它所受合力将
A.增大 B.减少 C.不变 D.增大、减小均有可能.
图1—2—9
图1—2—8
3.真空中两个点电荷,电荷量分别为q=8×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