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历史必修(1)会考知识梳理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1.分封制
(1)目的: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2)内容:a周王把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b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3)主要诸侯国:王族——齐、鲁;先代贵族——-宋。
(4)评价:①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②西周后期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后被郡县制所取代
宗法制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2)实质:以血统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3)内容:①核心(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继承者;②作用: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宗法等级,这样就建立了血缘关系与权力地位的对应关系。
(4)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分”是“宗”在政治上的表现,“宗”是维系“分”的血缘纽带。
(二)1.秦统一全国: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始皇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了中国。
2.皇帝制度: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采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皇帝有至高无上的地位,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权于一身,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与皇帝一人的意志。秦朝皇帝制的特点:(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皇帝独裁)
3。郡县制
(1)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2)意义: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郡县制与分封制区别: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
4.秦朝的三公及其职责
(1)三公指的是秦代中央设立的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
(2)分工:丞相职责是协助皇帝,助理万机;太尉主管全国军事;御史大夫负责国家监察。
5.中央集权制度:
(1)含义: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即全国军政财大权归中央,地方绝对服
从中央,具体表现就是郡县制的设置,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
(2)影响:秦朝正式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于巩固统一,维护统治,促进经济与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3)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巩固措施:①确立皇帝制度;②中央设三公九卿;③地方设郡县制;④思想上实行专制政策:焚书坑儒,颁挟书律
(三)1.汉朝州刺史的设置
(1)汉武帝创立,(2)目的——监察地方高官和诸侯王,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三省六部制
(1)隋朝创立,唐朝完善
(2)基本内容:三省指的是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尚书省下设吏、户、刑、兵、礼、工六部,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
(3)目的和作用:削落相权,加强君权。
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相权不断削落,皇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落,中央的权力不断加强。
(四)1.明朝内阁制度的确立
(1)原因::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达到高度集权,但又导致政务集于皇帝一身。
(2)设立:明永乐帝(或明成祖)创立。
(3)职责地位:是帮助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没有决策权。
(4)影响:加强了专制统治,但后来宦官参政,甚至控制了内阁,是导致明朝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因。
清朝的军机处
(1)设立:雍正帝设立,直接目的——为适应西北军务需要。
(2)地位: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中枢机构。军机大臣均由钦定,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军机大臣基本职能:只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连建议权也没有。)
(3)影响:标志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强化。
3.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积极方面:巩固了皇权专制统治,维护了国家统一;
(2)消极方面:皇权的极度膨胀,束缚了人们思想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的社会进步,导致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一)1.1840年——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主要侵华战争:(课文第24页)
(1)鸦片战争 ( 1840-1842 ):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为了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场地 ,1842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影响: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之后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
(3)中法战争(1883-1885)
(4)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列强由此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直因——义和团运动,(1901年,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2.《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影响
3.黄海海战
黄海海战是中日甲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