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口之路走向何方蛇口之路走向何方.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蛇口之路走向何方蛇口自小平九二南巡后光环褪去,转政为企20年来以新形式延续“蛇口精神”南方都市报 ? 2012-03-05 ? ? 作者:刘晓燕 霍健斌 摘要:蛇口,这个改革开放的“试管婴儿”,也像这些老人一样,在曾经挥斥方遒的30年后,逐渐被人遗忘。大多数年轻一代已不知道蛇口曾发生过什么故事,对中国有过什么意义。有人说,1992年之后蛇口就已辉煌不再;也有人说,水湾村建高楼时挖断了风水宝穴,影响了蛇口的发展;还有人说,蛇口只是经历了从政企合一到纯粹企业的角色转变,之后换了个形式继续发展。? 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现在,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比我们快,如果我们不发展或发展得太慢,老百姓一比较就有问题了。所以,能发展就不要阻挡,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可能搞快点,只要是讲效益,讲质量,搞外向型经济,就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低速度就等于停步,甚至等于后退。要抓机会,现在就是好机会。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 ———邓小平1992年南方讲话 凌晨4点,天还没亮,金都酒楼的厨师们就开始忙起来。他们准备的早茶,是很多老蛇口人一天的开始。只有到了蛇口四海公园南门附近的这间酒楼,曾经的同事、并肩作战过的冒险家、同行者,才感觉仿佛又回到从前,重拾那段峥嵘时光的意气风发。坐到同一张餐桌上,就像曾经的圆桌会议,各抒己见,自由表达。不同的是,每个人脸上已被刻上岁月的年轮,但他可能就是当年叱咤蛇口的风云人物。 蛇口,这个改革开放的“试管婴儿”,也像这些老人一样,在曾经挥斥方遒的30年后,逐渐被人遗忘。大多数年轻一代已不知道蛇口曾发生过什么故事,对中国有过什么意义。有人说,1992年之后蛇口就已辉煌不再;也有人说,水湾村建高楼时挖断了风水宝穴,影响了蛇口的发展;还有人说,蛇口只是经历了从政企合一到纯粹企业的角色转变,之后换了个形式继续发展。蛇口仍在尝试和探索,与30年前相比已不再轰烈,但一样艰辛。 回首1992年小平南巡之后20年的发展,我们的确发现,与其他主题不同,蛇口在人们印象中不是越来越绽放光彩,它最耀眼的光辉定格在了1992年之前的10年,正因那个10年过于耀眼,以至于在过去这20年永远也无法企及曾经的高度。 蛇口,这个改革开放的原点,在完成它的历史使命后来了个凤凰涅槃,用20年创造了“后蛇口时代”,当年想都不敢想的城市乌托邦已经变成现实,而且还继续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上进行新一轮探索与尝试,用另一种形式续写“蛇口精神”。 从最初探索时期的智慧、勇气、担当,到在种种非议责难中前进徘徊,这种前进、再徘徊的螺旋,大概不仅仅是蛇口的宿命,也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缩影。 蛇口之变1992年,蛇口同样发生了一件转折性的大事。当年12月,袁庚离休,从此蛇口告别历史舞台上一时的辉煌。 1992年对于中国改革开放来说,发生了一件转折性的大事———1月,88岁的邓小平南巡,从此改革开放从一马当先变成万马奔腾。1992年对于蛇口来说,同样发生了一件转折性的大事———12月,75岁的袁庚离休,从此蛇口告别历史舞台上一时的辉煌。 “经典的东西都在1992年之前,几乎每个人都提到了袁庚。”杨明是纪录片《蛇口》的总导演,已接近尾声的纪录片拍摄了200多人次。他说,主角基本都是上世纪80年代蛇口的老人,所述也基本上是那个时代的故事。其中,陈难先在他眼中依然有一种“很纯很浓的蛇口气质”。 “袁庚离休之前就曾与大家讨论过这个问题,普遍比较悲观。”蛇口育才中学创始校长陈难先1982年从杭州调到蛇口,参与创建育才学校。1983年4月,第一届蛇口工业区管委会进行民主选举,陈难先成为11名董事会成员中唯一不管企业的。陈难先说,但凡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无不被那种民主的氛围所感染和震撼,至今难以忘怀。到了1993年,原定的第三届董事会民主选举未如期举行,这项制度从此宣告流产,工业区领导班子重回委任制的老路。 “育才对学生没有学科的要求,就是要英语好,因为必须‘具备与资本主义打交道的能力’。”陈难先说话幽默,时常让人错觉回到了20年前那个热诚与直率的蛇口。 普通蛇口人难以理解蛇口的变化时,就会用超自然的理由来解释。从小在蛇口长大的“85后”张昊辉曾经搜罗过那段时间的言论。有一个说法在民间流传最广———人们说水湾村要建高楼,挖地基时挖到了蛇口的风水宝穴,这栋楼成了烂尾楼,也破坏了蛇口的风水。 陈难先这位经历过辉煌与沉寂的原蛇口工业区董事则很清楚,蛇口的变化既不是风水作怪,也非袁庚离休,而是上世纪80年代末,在国内外局势变化的背景下,蛇口的民主选举干部与新闻舆论改革等试验随之停顿。1992年的小平南巡与1984年的南巡区别就在于此。1984年解决的是改不改革的问题,而1992年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