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探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探究
荣县正紫镇小学 黄远树
摘 要:当今的现代教育体系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是让学生接受知识与培养技能的重要方式。然而,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问,教师如何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学科教学与学生学习中?如何为各学科提供教与学的资源,创设轻松而优越的学习环境?如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觉使用信息技术的工具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本文对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进行了探究。
关键字:信息技术;学科整合;直观教学;探究方法;
信息技术堪称为现代最先进的认知工具,这种现代技术在课程教学中占主导地位,成为二十一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教学的整合,对于发展学生能力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今,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信息能力,即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的处理能力,和体现传统文化基础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同等重要。这种能力共同构成信息社会文化基础的支柱。因此,构筑新世纪的语文课程不但要扎根于传统,更要面向未来。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相整合,将是语文课程发展的必然模式。
信息技术与语文相整合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可以提升学生的兴趣;可以扩大课堂的容量;可以丰富课堂内容;可以践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理念;可以增强学生对信息来源的处理能力。所以,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将在语文课程实施层面引发深刻变革。
一、语文教学情境发生了变化。 语文教学,从其本质上说是一种情境的创设。教学情境,包括教师“教”的情境和学生“学”的情境。传统的教学情境观认为,教学情境是“由学校建筑、课堂、图书馆、实验室、操场以及家庭中的学习区域所组成的学习场景”。而现代信息技术融入语文课堂以后,教学情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现代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构建了一个多媒体、网络和智能有机结合的个别化、交互式、开放性的动态教学情境,教学情境不只局限于“场所”,而是包括“学习资源、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学习氛围”等要素,它与教学活动并存,随着教学活动进程变化,教学情境中的情况也不断发生变化,作为语文教师要不断更新、创造科学而合理的语文教学情境。
二、语文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传统的“接受式教学”为模式的班级授课模式基本上是在几百年前形成的,这与当时生产力水平较低、社会发展落后、知识增长缓慢、教学手段贫乏相关。在多媒体、网络的教学情境下,以“主动式学习”为模式的交互式教学方式有了得天独厚的用武之地。教学方式由传统的以“教”为中心逐渐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单一的班级授课制转变为个别化教学、小组教学、班级授课制、协作学习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由原来单一的归纳或演绎的讲解转变为基于“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会话商讨”和“意义建构”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三、语文教学过程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教学过程就是忠于课本,不是在教学生,而是在教课本。而把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相整合,语文教学就不再是唱教本了,教师以教学目标为教学指南,在教学过程中,以情景创设、问题探究、协商学习、意义建构为教学过程,将教学过程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自我探究、自我发现、自我建构的基础上获得知识、形成能力。
四、语文教学用具发生了变化。传统教学用具基本条件是“教科书、黑板、卡片”等,视听媒体几乎没有,更没有电器化教学的互动功能,只能做到单向传输知识。在信息时代,传统的教学媒体正逐渐向现代教学媒体(即“教科书、多媒体、网络”)转变。教学媒体不再只是传递教学内容的载体,更重要的是为教师创设情景、激发和引导学生交流、探索知识、延伸自己潜能创造条件。
五、语文教学中角色发生了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是从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协调者、设计者、开发者、文化知识的诠释者、教育的研究者和学生的合作伙伴。教师的任务不再只是讲授,而要对学生的多种学习活动进行计划、指导、组织、协调,促进利用网络学习的形成,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学生角色的转变—从被动接受的知识转变为主动建构的知识,从活动参与者转变为活动的发起者。学生应是以平等、开放的心态与教师互动、交往,在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形成丰富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为语文课程的整合提供了科学的教学平台和理想的教学情境,信息技术不只是作为演示工具而存在,而是发挥了更多的功能,如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等等。当前,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教学整合的实践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 以下有代表性的语文教改试验,已探索出了先进的教学模式 ,这些实践有力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