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机械原理教案6.doc

发布:2017-02-03约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程教案 (按章编写)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等机械类专业 年级、学年、学期:2010级,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教材:《机械原理》,邹慧君 张春林 李杞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机械原理》,黄锡铠 郑文纬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任课教师:胡昌军    编写时间:2011年08月 绪 论 一、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1. 认识和了解机器及其基本功能结构—机构;了解机构的基本功能和结构特征;对机构、可动联接、构件、零件等有明确的概念和具体的认识。 2. 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以及在机械设计和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学习本课程的要求和方法 通过“绪论”的学习,使学生能为后继内容的学习打下一定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基础;明确本课程的内容与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机器的功能结构及机构(1学时) 机械原理课程的定位与任务 机械原理课程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与学习方法(第二、三节共0.5学时) 三、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从机器及机械系统的总体去认识机构。 机构的基本功能特征—传递与变换运动;机构的基本功能结构—构件及可动联接。 本课程的学习内容与要求,注意突出其系统综合性和创新性。 四、教学内容的深化与拓宽 介绍本学科领域的现状及发展前沿。 五、教学方式与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典型机器案例的功能分析、结构分析及工作过程(特别是其运动传递、变换与做功的过程)分析,具体、形象、生动地认识了解机构及其结构与运动学特征,认识典型常用机构。 应强调学习知识和培养培养能力是相辅相成的,但后者比前者更重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较多而教学时数相对较少,因此在讲授本课程时,着重讲重点、讲难点、讲思路、讲方法。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应把重点放在掌握研究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上,着重于能力的培养。这样,就可以利用自己的能力去获取新的知识。 六、主要参考书目 1 黄茂林,秦伟主编.机械原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 申永胜主编.机械原理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3 王知行,刘廷荣主编.机械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七、相关的实践性环节 参观机械创新设计实验室,认识及了解典型机器和机构。 八、课外学习要求 学生通过自学了解本学科(机械学、机构学)领域的现状及发展方向、机械工程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九、思考题 0-1~0-3 第一章 机构的结构设计 一、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1. 从功能与结构设计的角度认识和了解运动副与运动副元素。 2. 熟练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方法。能够将实际机构或机构的结构简图绘制成机构运动简图;能看懂各种复杂机构的运动简图;能用机构运动简图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 3. 了解运动链和机构的结构以及机构结构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掌握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 4. 熟练掌握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从结构和功能设计的角度了解局部自由度及虚约束,能准确识别出机构中存在的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并作出正确处理; 5. 掌握机构的组成原理和结构分析方法。了解高副低代的方法;会判断杆组、杆组的级别和机构的级别;学会将Ⅱ级、Ⅲ级机构分解为机架、原动件和若干基本杆组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机构的基本结构及简图(1.5学时) 运动链及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和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2.5学时) 平面运动链与机构的结构设计(1学时) 按基本杆组的机构结构综合与结构分析(1.5学时) 三、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1. 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 2. 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3. 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 4. 机构的组成原理与结构分析。 难点: 1. 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 2. 复合铰链的准确识别和虚约束的正确判断。 四、教学内容的深化与拓宽 空间单封闭形机构自由度计算。 五、教学方式与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围绕教学基本要求进行教学。 本章是进入整个机械系统设计的开篇。它不仅为学习各类机构的运动设计和动力设计打下必要的基础,也为机械系统方案设计和新机构的创新设计提供一条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突出重点,多采用启发式教学以及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运动简图是设计者交流设计思想所需要的一种工程语言,既要求简洁,又要在讨论和评价设计方案时,能够正确表达设计思想,显示出设计方案;保证机构运动学、动力学分析计算无误。介绍绘制机构运动简图和机构自由度计算时,应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指出初学者容易犯的错误,并要求学生在绘制机构运动简图和机构自由度计算时,采用正确、严谨的步骤。 六、主要参考书目 1 黄茂林,秦伟主编.机械原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