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生物必修三高考题选.doc

发布:2017-09-08约7.9千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安徽卷)5.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 B.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PO4—/ HPO42—构成的缓冲体系 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解析:本题考查有关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抗利尿激素增加,减少尿量,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尿量增加,A错。内环境缓冲体系主要由H2CO3和Na2CO3构成,B错。细胞代谢在细胞内进行,内环境是细胞外液,C错。内环境的变化,机体进行调节通过各器官和系统的活动完成, (海南卷)1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时会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C.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然后作用于靶细胞 D.淋巴中的淋巴细胞可以通过淋巴循环由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液 解析:由于激素的分泌存在负反馈调节,所以甲状腺激素增加时会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 (海南卷)11.成年大鼠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时,可能出现 A.体温升高、耗氧量减少 B.体温下降、耗氧量增加 C.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耗氧量增加 D.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体温下降 (全国卷二)2.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效应T细胞可以释放淋巴因子 B.T淋巴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抗体 C.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属于细胞免疫 D.一个效应B淋巴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 解析:T淋巴细胞不能产生抗体,但可以产生细胞因子(淋巴因子),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抗体是由浆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并分泌的,一个效应B细胞只能产生一种特定的抗体。 (浙江卷)1.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 A.使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 B.使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淋巴细胞 C.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 D.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 解析:本题考查免疫的有关的知识,疫苗的接种是特异性免疫,接种疫苗后,机体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淋巴细胞),当相同的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淋巴细胞),但记忆细胞(淋巴细胞)的种类是不变的,效应B细胞会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接种乙肝疫苗之所以要间隔注射三次,就是为了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淋巴细胞),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免疫能力.所以答案为C. (广东卷)6.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体内存在某种抗体,该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该受体失去功能,最终导致 A.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 B.全身出现性过敏反应 C.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性提高 D.机体对病原体的反应能力提高 (海南卷)9.将记录仪(R)的两个电极置于某一条结构和功能完好的神经表面,如右图,给该神经一个适宜的刺激使其产生兴奋,可在R上记录到电位的变化。能正确反映从刺激开始到兴奋完成这段过程中电位变化的曲线是 解析:由图可知,记录仪的指针先后向不同的方向偏转,故记录到的电位有正也有负。 (北京卷)3、以下依据神经细胞功能做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膝跳反射弧中传出(运动)神经元的轴突较长 B、膝跳反射弧中传入(感觉)神经元的树突较多 C、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如乙酰胆碱)始终不被酶分解 D、分泌肽类激素旺盛的神经细胞核糖体较多 解析:膝跳反射弧中传出(运动)神经元的胞体在脊髓,通过较长的轴突和效应器相连,而传入神经元的胞体在神经结中,通过较多的树突和感受器相连。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作用完成后就被相关的酶催化分解。肽类激素在核糖体上合成。 (海南卷)20.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料。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 B.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 C.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 D.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 解析:杂草和水稻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都属于生产者,二者为竞争关系。一个生态系统既包括生物成分,还包括非生物成分,所以水稻、鸭、害虫和杂草只能组成群落,而不能组成一个生态系统。 (广东卷)2. 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 A.竞争 B.共生 C.寄生 D.捕食 (海南卷)17.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其年龄组成见表。三个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为 年龄期 个体数 甲 乙 丙 幼年期 600 400 200 成年期 400 400 400 老年期 200 400 600 A.甲是增长型,乙是稳定型,丙是衰退型 B.甲是稳定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