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的研究.doc

发布:2018-10-20约2.45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的研究   一、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涵义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在一定的战略目标指导下,对于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投、融资活动实施有计划、协调运作的各项财务管理活动。是具有企业计划、协调、控制、激励、评价生产经营等功能的一种综合贯彻企业战略方针的机制。是一系列专门反映企业未来一定预算期内预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收支等价值指标的各种预算的总称,具体包括现金预算、预计利润表、预计资产负债表和预计现金流量表等内容。   财务预算的期间一般为一个年度,即;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实际工作中,一般将年度预算按季或按月加以分解,求得季度或月度预算,以利跟踪分析。   企业财务预算编制流程一般为制定计划、全面分析、加以量化,对上述方案进行系统的编制,定期检查执行情况。   二、财务预算管理的特征   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基于战略的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系统,作为落实战略的保障方法,财务预算管理必须贯穿企业全部业务经营活动,它与企业的业务经营预算、投资及筹资预算等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企业完整的全面战略预算体系。因此,财务预算具有全面性和战略指导性特征。   (一)全面性   财务预算不是单一的财务数字的汇总,财务人员不能闭门造车,在编制预算时,应与企业的业务经营等部门相互沟通商榷,结合企业总体目标,编制出适合本单位业务发展需要的财务预算指标,预算指标要与业务经营目标相匹配,即:财务报表的每一个项目均体现企业经营活动中某一特定方面的数量状况,这样编制出的财务预算指标完全体现出了涵盖企业全面经营状况的特征。   (二)战略指导性   企业在发展中需要战略性的管理和长远规划,而科学的财务预算管理正是企业日常经营与管理战略的结合。因为财务预算目标的确定是结合企业的业务经营战略目标而制定的,所以,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均应遵循企业的财务预算指标,符合实现预算指标的要求,才能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战略目标要求。由此可见,财务预算在日常业务经营中具有行为的战略指导性。   三、财务预算编制原则   日常实践中,企业一般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来进行财务预算的编制。   (一)综合性原则   财务预算要综合体现企业的未来经营预测状况,不但要包括财务预算的损益预算、权益预算、现金预算等,还要包括企业的业务经营预算等,例如:根据由业务销售部门做出本年度企业的产品预计销售情况,而据此预算销售这些量的产品有可能发生的差旅费、广告费等各项业务费用。这样,有关预算指标之间相互衔接,勾稽关系明确,才能保证整个预算的综合平衡,符合企业的业务发展需要,才是有效完整,执行力强的预算。   (二)逐级预算,汇总管理原则   每年年初制定财务预算时,应成立企业内部预算管理委员会,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明确,各级预算单位分别编制本级预算,由上一级主管预算单位审核之后,统一报送财务部门进行最后的汇总编制,经预算管理委员会讨论批准后方可实施。具体执行中,实行上级管下级,逐级分别管理的原则。   (三)合理性的原则   财务预算的编制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经营目标,充分考虑未来经营中可能发生的各项变动因素,并做出相应的备用调整方案,科学的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四)不调整原则   财务预算一经确定,原则上一般不再调整。若因经营变化确需调整的相关支出,须事先提出申请,经企业内部预算会批准后予以调整。   四、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   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追求稳定发展,提高经营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财务预算的主要作用在于促使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提高经营绩效。同时,在工作实践中也要定期总结、发现问题,及时分析,纠正偏差。其主要作用有如下几点:   (一)能够明晰经营目标、充分发挥计划职能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在经营中会面临很多不确定的风险,如果不预先规划,一旦发生问题,就会措手不及 。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论做什么事,不仅要考虑当前,还应审时度势。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日常实践中,只要企业有健全、完善的财务预算工作,并不断加强日常工作的计划性,就可使企业的成员对各种环境变化予以准确的预测,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可以较好地规避由于内部、外部诸多不确定性引发的风险。计划虽然不能完全消除风险,但它会尽可能地将风险对企业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使企业根据发展状况及时调整目标要求,从而确保企业的稳定经营与持续发展。   (二)能够掌握经营活动的发展动态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预算监管部门应根据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要求,定期或不定期,逐项检查或抽查预算执行情况,密切关注日常经营动态,对于各部门偏离原定指标的行为及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