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湾湾口海底隧道青岛端接线工程工作总结.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胶州湾湾口海底隧道青岛端接线工程工作总结
一、工程概况
胶州湾湾口海底隧道青岛端接线工程(以下简称接线工程)南起胶州湾湾口海底隧道青岛端终点,向北以上下行分离式双洞隧道形式分别沿四川路、云南路向北,在东平路路口北侧爬升地面后开始高架,于山西路路口上方合流后接入快速路三期,上下行全长3297米。台西三路进口匝道与四川路主隧道合流;团岛二路出口匝道与云南路主隧道合流,匝道总长555米。市财力部分概算总投资(不含拆迁补偿费)为 13.8 亿元,其中工程费11.56 亿元,工程建设其他费1.58 亿元,基本预备费0.66 亿元。目前隧道接线工程已竣工通车。
二、工程特点
1、国内最长海底隧道。青岛胶州湾湾口海底隧道为国内第二条海底隧道,也是目前国内最长的海底隧道。
2、断面大、埋深浅。单洞三车道断面,隧道最大开挖宽度18.3m,最大开挖高度13.5m,最大断面面积202.2m2,如此大断面的城市公路隧道在国内亦为少见;隧道拱顶最小埋深2.2m,平均埋深约16m。
3、大量下穿或侧穿地面建筑物,隧道施工对地面建筑物影响大。接线隧道地处青岛市老城区,地面建筑物密集,隧道大量下穿或侧穿地面密集建筑物;地面建筑物大多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筑,以毛石基础为主,抵抗地表变形和爆破震动能力差,如何严格控制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及爆破振速对地面建筑物的影响是本工程的重点和难点。
4、地下管线众多。接线隧道两条主隧道均位于现状城市主干道下方,四川路和云南路现状道路下方管线众多,有煤气管、雨水管、污水管、给水管、电力管廊等各种管线,数量众多,错综复杂;隧道开挖边线距离地下管线较近,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及爆破震动对地下管线影响较大,尤其是煤气管对地表沉降和爆破震动敏感,隧道施工对地下管线的保护是工程难点。
5、地面交通繁忙,重载车辆多。云南路、四川路均为城市主干道,地面交通繁忙,尤其是近年团岛建设工程较多,大量重超载运碴车辆从四川路通行,对隧道施工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6、人防洞室多,处理难度大。四川路、云南路均为青岛市人防主干道,大量人防洞室位于接线隧道上方或侧面,由于疏于维护,人防洞室内积水较多,隧道开挖后人防洞室内积水渗漏,增加了隧道的支护难度和成本;部分人防洞室侵入隧道内,需对既有人防洞室进行封堵或改建。
7、地质条件复杂,变化多样。由于隧道埋深浅,拱部大部分穿越填土层和强风化花岗岩地层,围岩自稳能力差;隧道开挖过程中揭示多处构造破碎带,同时发现多处煌斑岩或辉绿岩侵入岩脉,岩体破碎带,地下水丰富。
三、工程管理
1、工程进度管理
隧道接线工程建设紧紧围绕总体实施计划和年度工程计划,抓紧落实工程开工的各项准备工作,如期实现工程全面开工建设目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我工程指挥部坚持以工程建设为中心,一切工作围绕工程展开,加快工程建设进度。 一是科学安排工期,狠抓关键环节。指挥部采取了统筹安排、规模施工、全线铺开的方案,施工条件成熟一个,及时开工建设一个,只争朝夕。同时针对各标段的建设特点,指挥部狠抓工程建设关键环节,突出重点,加强督办,实行目标控制,严格落实施工、监理单位月计划的实施,通过召开工地例会、现场办公会、专题会议等形式,及时研究解决工程建设存在的各种问题,确保各标段施工按预定目标稳步推进。各施工、监理单位合理安排作业面,加大组织协调力度,注重施工进度计划的连续性、紧凑性和均衡性,使工程环环相扣。
二是加大房屋拆迁协调力度。工程建设至今指挥部多次参加市区各级拆迁协调会、现场办公会,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对征地、拆迁等问题进行协商,较好地解决了征地拆迁过程中的困难,拆迁问题明显好转。
三是加强组织协调,严格合同管理。工程实现全面开工建设后,日常的组织协调工作尤为重要,在做好与各相关方的信息沟通管理的同时,指挥部加大与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组织与协调力度,及时处理相互之间的矛盾和问题,解决施工中的各类问题,严格执行工程施工合同的有关规定,对不按合同工期完成工程任务、无正当理由严重超期的,坚决按合同有关条款处罚,建立现场专题例会制度、每周监理例会制度、月度指挥部综合检查考评制度,以督促各施工单位全力以赴加快工程进度,确保各标段施工按预定目标稳步推进。
2、工程质量管理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隧道接线工程是市属重点工程,我公司清醒认识到必须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使之成为全市市政工程的样板。坚持实行三级质量管理,即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单位抽检、质检单位监督,确保建设优质工程。
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坚持“确保设计质量、加强现场监管、强化科技支撑”的工程质量管理方针,严格把好工程建设质量三道关。一是设计质量关。设计单位严格遵循技术标准进行设计,确保各种设计参数取值合理,工程结构、施工组织安全可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