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01.doc - 朝阳科技大学机构典藏系统.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行動電話之生命週期評估研究
The Life Cycle Assessment of Mobile Phones
林盛隆***、林冠宏**
摘 要二十一世紀是一個高度依賴溝通的時代,行動電話為現代人不可或缺的科技產品,在行動電話產品從開發到上市之間的過程漸漸縮短之下,我們容易忽略了產品生命週期評估的環境考量,本研究係利用生命週期評估的概念,應用生命週期評估軟體Simapro並選擇Eco-Indicator 99為衝擊分析方法,針對行動電話產品進行生命週期評估分析。本研究將行動電話分為塑膠外殼、螢幕、基板、電子元件、電池等五部份,參酌相關研究報告並整理相關數據後建立七個盤查資料庫,並完成初步的元件生命週期評估分析,得到各元件在衝擊評估上的關切點為電池元件;再以數款流通在市面的行動電話產品,以合理的假設來完成個案學習的生命週期評估,得到產品衝擊評估的關切點在使用階段的電力消耗,結果提供業者做為環境化設計以及永續發展的參考。
一、前 言
行動通訊及網際網路已逐漸成為現今社會上最為普及的二項科技,現代人的生活已經離不開便利的資訊服務,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統計資料顯示,2004年底為止台灣地區人口數約為2286萬人,截至2005年2月份為止台閩地區行動電話的用戶統計,總計用戶已有3千3百多萬戶,可見台灣地區的行動電話用戶已超過人手一機的地步,普及率超過100%。
根據產業技術資訊服務推廣計畫(ITIS)預測台灣地區行動電話出貨量,2003年台灣行動電話製造商出貨量為萬部,2004年為5230萬部,2005年台灣地區的行動電話出貨量預測可達到6828萬部,2005年的預測結果讓台灣行動電話出貨的數量比2004年增長了30.6%,同時這研究也預測台灣製造的行動電話在全球手機市場的份額將從2004年8.3%提升到10.9%,這些結果顯示,台灣在生產行動電話的產量在這幾年為大量的成長。
但隨著歐盟WEEE、RoHS等環境法案的建立、綠色供應鏈的產品供應需求規範,以及全球環境保護議題的各種公約等,行動電話業者在環境管理上的問題已經不單只是在製造階段的管末處理上,而是需要更積極的思考如何更有效利用資源能源、降低行動電話產品的環境衝擊、增加行動電話產品的附加價值等方向,尤其行動電話製造上會使用損害環境與人體的化學品,加上行動電話產品漸漸短縮的生命週期、如何易拆解的設計考量及未來在如何配合行動電話的回收處理機制上等議題都已經迫在眼前,這些會是行動電話業者必須面臨的挑戰,能有效處理這些環境議題的行動電話產品也將在未來的國際市場持續保有競爭上的優勢。
二、研究背景及目的
2.1 研究背景
生命週期評估(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是從搖籃到墳墓的環境衝擊評估方法,包含了對產品的完整生命週期分析,從原料的取得、製造、使用、回收、棄置等階段來評估其產生的環境衝擊(UNEP, 1996)。
第一件較完整之生命週期評估計畫為1969年可口可樂公司(Coca-Cola Co.)評估是否使用塑膠容器取代大容量之玻璃容器,以及研議是否自行生產飲料容器,首次將生命週期理念納入,此計畫委託美國MRI (Midwest Research Institute)研究機構進行評估工作,研究的結果首次確切地由生命週期評估的概念,提供可口可樂公司以保特瓶取代玻璃填裝可樂之可行性及可重覆填充之決策和評估。
Tan et al (2005)以硬紙板(CPB)以及發泡棉的聚氯乙烯(EPS)為對象,討論所產生的環境衝擊,配合新加坡目前處理廢棄物的情境加上一些假設情境來做研究,結果顯示以焚化處理對環境最為友善,以掩埋處理最差。劉明宜、陳肅霖及王進崑(2004) 以台灣生產的綠茶、烏龍茶、紅茶為研究對象,結果為每生產1,000公斤烏龍茶、紅茶及綠茶葉成品的環境衝擊指數依序為60.4、45.7、及34.5Pt,烏龍茶的主要衝擊源為電力使用,尤其是焙茶階段,而紅茶及綠茶製程則為化學肥料。Kasai (1999)以LCA方法探討其於汽車之應用,包含LCA應用於汽車之可能性、如何有效評斷出汽車對於環境所造成負荷。黃丁林和林盛隆(2004) 以台灣本土光電業的超扭轉向列型液晶螢幕顯示器(Super Twisted Nematic - Liquid Crystal Display;簡稱STN-LCD)產業為研究對象,針對代表廠環境衝擊盤查,分析STN-LCD產業主要的環境污染物質,結果顯示該產業為鹼性製程,其污染源集中在前製程。
行動通信係指利用無線電終端設備經由行動通信網路進行語音或非語音之通信,也就是行動通信網路系統經營者利用無線電通信頻道,在移動狀況下讓使用者之行動終端設備如行動電話,能夠雙向發射或接收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