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题型的优缺点分析——2010.10.16.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各类题型的优缺点分析
主要优点 主要缺点 编写原则 类型
客观性题型
选择题 1)测量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测量学生的综合能力,其覆盖的知识面很广,测试效率提高
2)评分标准统一、客观,可利用电脑改卷,提高可信度、自动化水平
3)有利于考查被试思维的敏捷性和准确的判断力
4)采用似真选择项使得结果易于诊断,可以便于诊断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 1)选择题数量多,且题目中有很多干扰答案的似真性和逻辑性,在答题时也需要解题技巧才能减少答题时间。
2)对于需要考察学生的思考过程时,选择题则只能给予答案,不能准确的了解学生在解题时的推理能力、思维能力、应用能力等等。
3)被试者也能评高达25%的成功率去猜测答案,这对于老师进行教学评价时,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数。 1)题干意义完整并能表达一个确定的问题。
2)题干简明
3)题干不要滥用否定结构,要尽可能地采用正面陈述(若真的需要强调题目的重要性,则需要在否定词下面做好提示,减少学生因错看题目而失分)
4)诱答项应具有似真性(尽量考虑学生易出错的知识点)
5)不能对正确答案有暗示性。
6)同一测验中每一个测试题之间应相互独立避免牵连。
7)选项表达力求精简。
8)应尽量避免“以上都是”或者是“以上皆错”的答案。
按答案的特性分:正确答案类型;最佳答案类型。
一般的分类:辨识选择、阅读选择、最佳选择、图解选择、归类选择、承接选择、排序选择、填空选择
是非题 1)编制容易,实用各类教材。
2)记分客观,取材广泛,且测试效率高 1)与选择题类似,只能测量知识层次中的最基本结果,不能了解知识高层次的学习结果。
2)猜测因素过大,高达50%的成功率对被试者的教学测评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数。 1)考核内容应是重要的,具有考核价值。
2)题目最好是偏重理解能力的,而不是测验记忆的知识。
3)要明确中心问题,用词准确,对错分明。不要事实而非,模棱两可,防止对正确答案的争议。
4)题目陈述要明确,减少复杂句式结构的应用,尽量避免用否定语句。
5)正句和误句的排列要随机,数量要平衡。
配合题 1)配合答案多,可以测量被试者对多个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相互关系的判断力。
2)在较短时间里考察大量相关的知识。 1)测量低层次的教学目标
2)较难找到符合教学目标和学习结果的同质材料。 1)在一道题中,要求各个题干有相同或相似的性质,增加或降低试题的难度,达到考核目标
2)选项数目多于题干数量,选项亦可以被多次选用,提高试题难度
3)在题干与选项之间按逻辑顺序排列。
4)要以清楚的指导语来指导学生看清题目意思。
5)选项的词语咬断,相对题干而言。
6)试题要安排在试卷的一页上
填空题 1)可以考察被试者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2)受猜测因素小,评分较客观。最后的反馈也是较为真实。 偏重于测量知识记忆的程度。很多时候都是死记硬背的,缺乏对知识的理解。 1)题意要明确,限定要严密,空白处的答案应是唯一的。
2)空白处的答案应是关键词语,与上下文有紧密联系,使被试者不至于难题
3)题目中空白处不宜过多。
4)不要将空格放在句子开头,尽量放在句中或后面。
5)空格线长度一致,以免有所暗示。
6)答案若是数字,应指明单位和数字的精确度。
解答题 1)适用于测量被试者对基本知识、概念、原理的掌握、记忆情况。
2)简答题较为简单、灵活,出题的角度多样,增大对知识考核的准确度和深度,并不受猜测因素影响。 1)不能用来考核综合、分析、评价等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2)评分不够客观,除非问题叙述的非常清楚。某些方面评定标准不够清楚,主观性较强。 1)问题的叙述要明确。
2)简答题的答案应该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案最好也是简短具体。
3)要注重知识的应用,避免死记硬背。
4)考查公式应用时,不要给太复杂的数字,以免带来计算的麻烦。(不要占用学生过多计算的时间) 1)简释题,主要是名词解释。
2)直接问答题
3)列举题
4)扼要说明题
主观题
论述题 1)高层次、复杂的学习结果的测量。
2)可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增进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3)增进写作能力
4)试题的编制较容易,受猜测因素小。 1)论述题比较大,数量少。考查的范围也相对应的减小。
2)评分主观性较强。(如学生的字写得好看或者是不清晰,或者是回答的字数等等都会影响评分)
3)答案没有限制,所以学生的答案也会多种多样,难于预测结果。
4)作答与评分都比较费时 试题应用来测试高层次、较综合能力的题目。
2)要明确而系统的陈述问题,是被试者能更好的理解题目的要求。
3)应答应采用具有统一定论的试题。
4)一般不允许被试者选择问题回答。
5)为避免学生将时间过多的浪费在不会的题目上,所以要注明花在本题的相应时间。 作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