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七年级政治下册_第七课_第一框_走近法律_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阅读一则案例 有一位父亲因为离婚把怨气发泄在了儿子身上,他经常打骂儿子,有时还不让孩子上学,可他却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还理直气壮地说:“孩子是我的,我有权这样做。” 你是否赞同这位父亲的说法?为什么? 撑杆跳比赛刚刚设立时,有一次国际比赛,一位日本运动员拿着长杆,跑到横杆前,突然将长杆插在地上,并两手抓住杆子爬了上去,到了横杆高度时跳了过去,全场都一下子目瞪口呆,因为在当时的撑杆跳比赛规则中,没有规定是否允许爬杆,只是说用杆。 这样的比赛成绩算还是不算?……假如体育比赛当中都是这种场景,那会是一种什么样子。…… 交通混乱,交通井然有序图片 对比课文86页的两幅图“交通井然有序”和“交通混乱不堪”,并讨论问题: 1、同样是十字路口为什么出现不一样 的现象? 2、交通规则起了什么作用? 3、这个现象对你有什么启示? 提示:(1)做任何事都要有规矩、懂规矩 (2)社会生活离不开共同的准则 “无规矩不成方圆” 活 动 说说你一天中感受的规则 社会生活有很多规则 学校 比赛场上 公共场所 生意场上 纪 律 有秩序 有规则 要遵守交易规则 重庆市司法局局长文强北判处死刑 2010年4月14日,省判长当庭宣判:重庆市司法局原党委书记,局长文强因犯受贿罪,包庇罪,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强奸罪,数罪并罚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法律的显著特征 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创制形式) 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具有强制性。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从适用的范围和对象看) 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某住户周某恶意拖欠物业公司供暖费,物业公司多次催交但他仍迟迟不交纳。物业公司被迫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依法对周某实施了司法拘留,在法律的强大威慑下周某不但将所欠的供暖费补交完毕,而且将当年的供暖费一并交纳了。 上述案例说明法律具有什么特征? 1、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都要平行地遵守法律; 2、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违反法律都要平等地受到制裁。 这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表现” 1998年3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长在向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做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时说,检察机关依法对原北京市委书记陈希同涉嫌贪污罪案侦查终结,即将以涉嫌依法渎职罪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规则大比拼 产 生 适用范围 实现手段 社会道德 中学生守则 法律 自然形成 教育行政部门 国家制定或认可 普遍适用 全国适用 在校学生 国家强制力 教育行政力量 舆论、习惯、信念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阅读教材88页小郑的案例,并思考问题: (1)舞迷夫妇的行为对吗?为什么? (2)最后执法部门依照什么规则阻止了舞迷夫妇的行为? (3)假如没有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4)这个案例,体现了法律什么作用? 1、法律对人们言行具有规范作用(表现) 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如果人们违反了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处理,法律既为人们的提供了一个模式,一个标准或方向,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有效准绳。 2、法律具有保护作用 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我们享受权益,需要法律的保护。 阅读教材89页的图画,思考、讨论并回答: (1)小叶、小静为什么能如愿以偿? (2)如果没有法律的相关规定,情况将会怎样? (3)这主要体现了法律的一种什么作用? 单选 1、我国法律规范作用的实现是通过( ) A 规定人们的思想 B 规定人们的言论 C 规定公民的权利义务 D 规定人民的道德观念 2、社会生活中,依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调解人们行为的规则是( ) A 法律 B 道德 C 规章 D 纪律 3、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 ) A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 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 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 D 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C B B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