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城市道路设计-立交.ppt

发布:2017-02-23约字共13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八章 立交的规划与设计 第一节 概 述 第五节 匝道平面线形设计方法 四、收费立交 1。连接线设置的原则 连接线可以在任一象限,主要取决于地形地物的限制; 连接线的长度应满足加减速的要求; 五、立交形式的选择 1。影响立交形式选择的因素 相交道路的性质 交通条件 自然条件 环境条件 项 目 立交形式 计算行车速度(km/h) 交叉口总 通行能力 (pcu) 占地面积 (公顷) 相交道路等级及交叉口情况 直行 左转 右转 定向式立交 80~100 70~80 70~80 13000~15000 8.5~12.5 1.高速公路相互交叉; 2.高速公路与市郊快速路相交。 苜蓿叶式立交 60~80 30~40 30~40 9000~13000 7.0~9.0 1.高速公路相互交叉; 2.高速公路与快速路、主干路相交。 3.用地允许的市区主要交叉口 部分苜蓿 叶式立交 30~80 25~35 25~35 6000~8000 3.5~5.0 1..高速公路与快速路、主干路相交; 2.苜蓿叶式立交的前期工程。 菱形立交 30~80 25~35 25~35 5000~7000 2.5~3.5 1.高速公路与次要公路相交; 2.快速路与主干路相交。 三、四层式环 形立交 60~80 25~35 25~35 7000~10000 4.0~4.5 1.快速路相互交叉; 2.市区交叉口; 3.高等级公路与次要相交。 喇叭形立交 60~80 30~40 30~40 6000~8000 3.4~4.5 1.高速公路与快速路相交; 2.高等级公路相互交叉; 3.用地允许的市区交叉口。 三路环形立交 60~80 25~35 25~35 5000~7000 2.5~3.0 1.高等级公路相互交叉; 2.市区T形、Y形交叉口。 三路子叶式 立交 60~80 25~35 25~35 5000~7000 3.0~4.0 1. 高等级公路相互交叉; 2.苜蓿叶式立交的前期工程。 三路定向型 立交 80~100 70~80 70~80 8000~11000 6.0~7.0 1.高速公路相互交叉; 2.地形适宜的双向分离式道路相交。 第四节 匝道设计 一、匝道的组成与分类 1。车流轨迹线的交错形式 2。分合流的组合形式 2。匝道的组成 3。匝道的分类 1)右转匝道 2)左转匝道 a.直接式(左出左进式) 优点:匝道长度最短,自然顺畅;适应车速高,通行能力大; 缺点:跨线构造物多,双向行车道之间必须有一定宽度以便布线。对慢速车辆驶出困难。 b.半直接式 左出右进式 与定向式匝道相比,右进改变了左进的缺点,但存在左出的问题;匝道略绕行;驶出道路双向车道之间需有足够的间距; 右出左进式 改善了左出的缺点,但存在左进的问题;驶入道路双向车道之间需有足够间距,其余同上。 右出右进式 完全消除了左出、左进的缺点,行车安全,但匝道绕行最长,构造物最多。 c.间接式(环圈式) 环圈式左转匝道的特点是右出右进,行车安全,匝道上不需设跨线构造物,造价最低。匝道线形指标差,适应车速低,通行能力较小.左转绕行距离长。 以匝道横断面车道类型分 a)单向单车道 b)单向双车道 c)双向双车道(无分隔) d)双向双车道(有分隔) (二)匝道的布设 一、汽车在匝道上的行驶特性 汽车由一条主线到匝道再到另一条主线划分为以下几个过程: 分流行驶过程 减速行驶过程 匀速或变速行驶过程 加速行驶过程 合流行驶过程 车速由V1——V(I)——V2 二、匝道的平面线形 1。安全性分析及其对线形的要求 2。匝道平面线形的构成 二、左转匝道的特点 任何一个方向的左转车辆,均可在所有的象限内完成左转运行。 所有行驶方向的左转车辆,均可在部分象限内完成左转弯运行 局域性 三、匝道的组合设计 三路互通式立交的组合 1。基本组合形式 立交的组合 2。直行车道局部改线处理 左转匝道交叉点移动处理 (三)匝道的设计依据 一、立交的等级 二、计算行车速度 匝道的计算行车速度主要是根据立交的等级、转弯交通量的大小以及用地等条件控制的。 匝道的车速一般为主线的50%~70%; 匝道的计算行车速度通常都较正线低,但降低不得过大,以免车辆在离开或进入正线时产生急剧的减速或加速,导致行车危险和不顺畅。期望值以接近主线平均行驶速度为宜。 三路环形立交(完全互通,但有交织) 2.四路立交 1)半互通立交(菱形、半苜蓿叶) 2)完全互通立交(全苜蓿叶及其变种) 3)交织型立交(环形立交) 1)四路全互通式立交 a.全苜蓿叶立交 b.X型立交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