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ds头颅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艾滋病相关性神经系统病变CT表现 艾滋病相关神经系统病变概述 临床上40%~50%AIDS患者有 神经系统症状 尸体解剖资料显示75%AIDS患者存在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HIV具有嗜CD4+T淋巴细胞和神经细胞的特性。 HIV通过血脑屏障直接感染脑实质 HIV相关神经系统感染的病原体:寄生虫、真菌、分支杆菌、病毒、细菌等。 一、艾滋病相关性脑梗死 病因及发病机制:HIV感染导致血管内膜损伤引起血管内膜炎,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 CT为首选检查方法。 CT表现:低密度影,累及皮质、白质,呈楔形 病例1-1女 39岁 咳嗽、咳痰 图1 双侧基底节区斑点及斑片低密度影 病例1-2男 29岁 确诊AIDS 右枕叶片状低密度影,略呈楔形 二、艾滋病相关性脑出血 病因---脑血管破裂: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型动脉瘤破裂)和非高血压脑出血(动静脉畸形、梗死血管壁坏死)。 艾滋病相关性脑出血原因: 1、HIV感染,血管内膜损伤; 2、机会性感染造成脑组织损伤; 3、HARRT治疗对脑血管的损伤; 4、梅毒或肿瘤出血。 CT表现 急性期(3天内):类圆形、不规则高密度影,边缘清楚,CT值60-80HU,若破入脑室呈液-液平面或铸型 吸收期(3----60天):血肿缩小,边缘密度减低、模糊。3—7天周围水肿明显。 囊变期:60天后,血肿吸收,变为囊腔(软化灶)。 增强CT出血3天后,可出现环形强化。 病例2-1男 29岁 确诊AIDS 图1 左侧枕叶出血,右枕叶梗死 图2 右额叶出血 鉴别诊断 脑梗死:斑片状低密度影,增强无强化 脑出血:类圆形、不规则高密度影,增强环形强化。 脑脊液检查: 压力不高,无色透明------脑梗死 压力高,血性----脑出血 三、艾滋病相关性脑炎 病因: HIV或细菌、病毒------血管内膜细胞----脑(炎症、水肿)。 CT、MRI是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 病例3-1男 7岁 嗜睡 确诊AIDS 图1 -2 脑炎,左侧为著。 图3-4 增强CT :病灶无增强,脑室脑池扩大,脑沟、脑裂增宽 病例3-2男 81岁 右侧肌体乏力 确诊AIDS 。图1-2 对称性片状低密度 ,增强无强化 病例3-2男 81岁 右侧肌体乏力 确诊AIDS 。图3 顶叶对称性片状低密度 ,增强无强化 病例3-3男 71岁 右侧偏瘫1周 。 病例3-4男 33岁 头痛、头晕、左肢体乏力 艾滋病相关性脑炎影像特征 CT表现:两侧大脑白质对称或不对称片状低密度区。早期脑组织水肿,无占位效应,增强无强化。中晚期脑萎缩改变。 四、艾滋病相关性弓形虫性脑炎 人兽共患性疾病 病因及发病机制:原虫---消化道---血流或淋巴播散---脑 影像学检查:CT及MRI为首选检查方法。 病例4-1男 38岁 左侧肢体乏力、麻木 。按弓形虫脑炎治疗好转 图1 图2 按弓形虫治疗60天后 病例4-2男 27岁 头痛、呕吐 。按弓形虫脑炎治疗好转 图1右丘脑混杂密度,周围环形低密度。图2治疗10天后 病例4-3男 44岁 头痛、左侧肢体瘫痪 。 按弓形虫脑炎治疗好转 图1 图2 按弓形虫治疗11天后 病例4-3男 44岁 头痛、左侧肢体瘫痪 。 按弓形虫脑炎治疗好转 图3 增强 环形强化,周围水肿 图4 按弓形虫治疗11天后 讨论 CT表现:多发低密度影,单发少见;增强呈多发环状、结节状、螺旋状明显强化,可有占位效应及水肿效应。 治疗性诊断:治疗2-4周,病灶缩小,水肿及占位效应减轻,强化程度减低。 鉴别诊断: 1、脑原性淋巴瘤:好发基底节区及丘脑,常单发,占位明显,瘤周指压状水肿 鉴别诊断 2、转移瘤:好发皮髓质交界处,水肿明显指压状,有原发灶,结合病史。 3、脑囊虫:囊虫头节,增强多发薄壁强化。 4、脑结核球:早期水肿明显,带状或指状,有结核病史,结合脑脊液检查。 五、艾滋病相关性梅毒性脑炎 病因:梅毒螺旋体---脑炎症、肉芽肿(脑梅毒瘤) 人类是其唯一天然宿主,也是传播媒介 传播途径:1、性接触(主要) 2、母婴垂直 3、直接接触 CT:斑片、结节状、块状低密度影,边缘清楚,无水肿,增强异常强化。 病例5-1男 74岁 双下肢体乏力 。 梅毒确诊试验阳性 图1 图2 病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