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湘教版高中必修一地理复习题知识点大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WORD资料 下载可编辑
PAGE
选择英才,成就未来 PAGE \* MERGEFORMAT 1
2
必修一: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了解)
.可见宇宙的范围:半径约140亿光年。【注意】:光年是表示距离的单位。1光年=94608亿千米(重要)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重要)
1.常见天体:宇宙间的物质。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其他星际物质等。(重要)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通过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起来。(很重要)
(地球和月球)其他行星系
(地球和月球)
其他行星系
其他恒星系
地月系
太阳系
太阳系
银河系
银河系
总星系(2000多亿个)
总星系
(2000多亿个)
河外星系(140亿光年)(1250多亿个)
河外星系
(140亿光年)
(1250多亿个)
4.太阳系(很重要)
(1)组成:太阳、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卫星和行星际物质。太阳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86%,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重要)
(2)八大行星: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很重要)
Ⅰ.分类:按位置分:①地内行星——水、金;②地外行星——火、木、土、天、海。
按特征分:①类地行星——水、金、地、火;②巨行星——木、土;③远日行星——天、海。
Ⅱ.绕日运动特征:①共面性、②同向性、③近圆性。(重要)
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1.普通:在八大行星中,就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地球毫不特殊,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2.特殊:目前所知道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
3.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很重要)
(1)外在:①公转轨道的安全性;②太阳光照的稳定性。
(2)内在:①日地距离适中和自转周期适中,使地球有了合适的温度,进而使液态水的存在成为可能;②地球的体积和质量(大小)适中,使地球有了合适的引力,形成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与地球(了解)
1.能量来源:核聚变反应:4H———He+能量 (重要)
2.电磁波范围:0.15~0.4微米——紫外线,0.4~0.76微米——可见光,0.76~4微米——红外线。(重要)
3.太阳常数:在地球大气上界,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垂直于太阳光线,1平方厘米面积上,1分钟时间内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8.24焦/平方厘米·分钟)。
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重要)
①太阳辐射可以转化成生物化学能;②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③太阳辐射本身以及大气运动、水循环等为人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
二、太阳活动与地球(很重要)
1.太阳的外部圈层:由里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很重要)
2.太阳活动:光球层——黑子;色球层——耀斑和日珥;日冕——太阳风。(很重要)
3.太阳活动的特征:①周期性:11年;②整体性:群发。(重要)
4.太阳活动对球球的影响:(很重要)
①影响地球气候,主要是气温和降水;
②影响地球电离层(即磁暴现象),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③太阳风,受地球磁场作用,产生极光现象;
④可能与地震有关联。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注意】:地震发生时先是上下颠簸,然后是左右摇晃。而船上的船员只有上下颠簸。(很重要)
①莫霍面:大陆地下 33km处,横波、纵波速度明显增加。(纪念奥地利科学家莫霍洛维奇)
②古登堡面:地下 2900km 处,横波完全消失,纵波速度突然下降。(纪念德国科学家古登堡)
地壳平均厚度17 km。(陆壳平均33 km,洋壳平均6 km)
【注意】:软流层(深度约410 km
【注意】:岩石圈 = 地壳 + 上地幔顶部(即软流层以上的部分,不包括软流层)(很重要)
33
33
6
2900
6370
5100
17
400
1000
A面
B面
C层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2000-3000
⑧
⑨
⑩
D
E
F
G
H
内部圈层
范围及厚度
组成物质
主要特征
地壳
莫霍面以上。
平均厚度17 km。陆壳平均33 km,洋壳平均6 km
硅铝层、硅镁层
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其他。
双层构造:硅铝层(不连续分布)、硅镁层(连续分布)
地幔
莫霍面和古登堡面(2900km)之间
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
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上地幔底部、下地幔
地核
古登堡面(2900km)以下
极高温、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
外核(液态或熔融态)、内核(固态)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重要)
生物圈: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