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一语文第二册《物种起源》教案.doc

发布:2017-01-15约字共7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一语文第二册《物种起源》教案 教学目的: 1、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筛选作者阐明的关于物种起源问题的主要观点。 2、筛出文中的关键语句,以帮助理解进化论思想和达尔文的科研精神。 教学重点: 筛选并深入理解物种起源问题的主要观点。 教学难点:作者提供的有关史实。 教学方式:讲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一百年前,有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他的理论和思想影响和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他就是达尔文。恩格斯说,达尔文的进化论理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进化论又称“演化论”或“天演论”,其中心是:世界上的各种生物都有着共同的祖先,他们在进化中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由少到多。我国近代学者严复曾经翻译过赫胥黎的《天演论》。其中的“物竟天择,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道理,至今影响着我们。 《物种起源》是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一部重要著作。 “物种”是生物的种,是指具有一定生命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的分布区的生物类群。“起源”即生物是怎样产生的。 “导言”即“绪论”,是一种用来说明著作的编写经过、出版意图、编写体例、全书主旨、资料来源和作者情况的文体。放在著作的开头。 二、解题、介绍作者 1、《《物种起源》导言》是《物种起源》这本书的前言。导言:即绪论,是一种用来说明著作的编写经过、出版意图、编写体例、资料来源和作者情况的文体。亦即概地向读者介绍相关这本书的情况。 2、作者达尔文,是十九世纪的英国人。他那个时候的欧洲,关于生物学,占统治地位的观点是物种不变化。当时称为特创论,也就是说,万物都由上帝按照特定的旧的创造的,他有目的安排了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甚至说上帝造猫的目的是为了让它吃老鼠,创造老鼠的目的是为了让它给猫吃。按照这种观点,上帝创造出多少种生物,现在就有多少种生物,物种不变。达尔文青年时也相信这种荒谬观点,后来经过反复的考察认识到物种在变异性和承续性,终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创立了进化论学法。 三、理清全文结构 1、速读全文,从文中筛选出介绍《物种起源》一书的主要观点的段落。 2、那么1、2、3自然段分别写了些什么呢? 明确:第1段说明从《物种起源》的成书经过。 第2段说明早日刊印的原因。 第3段本书的性质,作者的希望。 四、讲析1、2、3段 讲析第1自然段。 1、默读第1段,从中筛选出达尔文写书的主要经历,看一看这一经历主要分为几步? 明确:成书经历主要分四步:环球航行,考察。思考问题作札记。充实札记,写成纲要。继续探讨,摘要付印。 2、叙述本书题的研究过程,为什么要从参加贝格尔号的远航说起? 明确:因为达尔文这次远航对于达尔文的科学研究关系太大了。那时他刚刚从剑桥大学毕业。他读的是神学院,因为他的父亲要他成为牧师。但是他在神学院里却一直没有放 弃对于生物学的爱好。毕业时,已是一个知识丰富的博物学者了,当时他相信神创论,因此他带了《圣经》参加这次航行。在远航中,大自然新提供的科学事实不断冲击他的观点,他开始怀疑创造论,进而转化为一个进化论者。他以神创论者开始远航,以进化论者结束科学旅行,可见没加此次远航,就没有进化论者达尔文,也就没有《物种起源》。达尔文说:“贝格尔军舰上的旅行是我平生最重要的一件事,它确定了我全部以后的事业。”故导言写成书经过从远航开始。 3、南美洲“生物的地理分布和现存生物与古生物质地质上的关系。”给了作者“很深刻的印象”指何事? 明确:在南美洲的加拉巴哥斯群岛上,达尔文发现了许多巨龟,至少有三种龟的变异种类,习性和外部特征都不同。达尔文想,为什么相距甚近,都由岩石构成的小岛上,“后住者们”却彼此不同呢?可是“生物是不变的”《圣经》的创造论不堪一击了。他还挖掘了许多动物化石,发现有十三种是现存物种,有四种则和现在生物种非常接近又有区别,这表明古生物和现存物种曾有血缘关系。《圣经》说上帝创造的生物不是不变的吗?事实告诉他:“物种是可变的”,在自然界新表现出来的智慧之前,他终于背叛了创造论,成为一个进化论者。 4、根据以下成书时间表,思考一下它反映出达尔文的什么精神? 1831—1836环球航行考察 成书经过1837—1842思考问题作札记 1844充实札记,写成纲要 1844—现在继续探讨摘要付印 明确:历时近三十年的研究经历表现出达尔文大胆的怀疑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讲析第二自然段 1、第二自然段是写早日刊印此书的原因,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从中筛选出达尔文提前刊印此书的两点理由。 明确: “全部完成还需要更多岁月”,但“体力渐感不支”。 华来斯先生“得到的一般结论”“几乎和我完全相同”。 2、如何理解第二点理由? 1844年,达尔文的学法是已大体过错成,但他并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