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docx
研究报告
PAGE
1-
“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
一、总体要求与目标
1.规划背景与意义
(1)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环境约束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我国工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工业化的深入推进,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为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编制“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规划的制定将有助于明确工业绿色发展的总体方向和重点任务,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政策指导和行动依据。通过规划的实施,可以有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改善环境质量,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3)此外,规划的实施还将有助于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升我国工业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绿色技术研发投入,培育绿色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为我国工业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规划的实施也将有助于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工业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
2.规划指导思想
(1)本规划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总体布局和战略目标,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
(2)规划强调绿色发展、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开放合作和共享发展,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全面提升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3)本规划指导思想还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共同推进的工业绿色发展战略格局。同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规划发展目标
(1)“十四五”期间,我国工业绿色发展规划的发展目标包括:实现工业增加值能耗比“十三五”末下降15%,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减少,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同时,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产业。
(2)规划目标要求产业结构更加优化,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0%以上,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取得显著成效。工业生产方式更加绿色,绿色制造体系基本建立,绿色产品供给能力大幅提升。
(3)规划目标还强调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工业绿色转型升级,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提高工业绿色发展水平,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加强国际合作,提升我国工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通过这些目标的实现,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绿色发展原则与重点任务
1.绿色发展原则
(1)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贯穿于工业发展全过程。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2)强化创新驱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加快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培育绿色新兴产业,提高工业绿色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3)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统筹考虑全国工业布局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促进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工业绿色转型升级,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全国工业绿色发展的均衡与协同。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挑战。
2.重点发展领域
(1)重点发展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发电设备,以及储能、智能电网等相关技术装备。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完善,提高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部件的自主创新能力。
(2)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重点支持高效节能技术、清洁生产技术、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等领域,提高工业生产过程的能源利用效率和资源循环利用率。同时,加强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和综合利用,推动工业废弃物资源化。
(3)推进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发展,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升工业生产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水平。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提升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3.重点发展任务
(1)加快推进工业结构调整,重点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转变。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支持企业研发和应用绿色、节能、环保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升工业产品附加值。
(2)强化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实施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推进重点行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加强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推广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