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详解.ppt

发布:2016-08-04约2.88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一框 社会发展的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重点)P87-88 4、如何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P88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什么?如何理解? P89 5、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重点)P89-90 6、人类社会的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怎样的?如何实现?P91 2.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如何实现?P91 3.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如何解决?P92 1、马克思主义以前的社会历史理论有何局限性? P86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重点)P89 在任何社会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是什么?P90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P87-88 2、如何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P30 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含义?P89 *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论(辩证唯物论):回答世界“是什么”,即世界的本原、本质是什么?(物质还是意识?) 第四课、第五课 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回答世界“怎么样”,即世界以什么样的状态存在?(联系、发展、矛盾、创新) 第七、八、九课 认识论:回答人们如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六课 1、社会历史观 2、人生价值观 社会历史主体(人民群众观点) 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 1、历史唯心主义(唯心史观) 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 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 实践观点,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P88 2、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对比唯心主义历史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 认为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动机、目的等决定 例如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帝王或杰出人物的思想决定的,或者是上帝,神等决定的。 唯心主义历史观的实质是把精神、意识看成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原因,即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举例:教材P92 梁启超的观点与鲁迅的观点对比 * (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含义 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2)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主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社会存在的最主要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一)如何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P30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四)上层建筑与生产力的关系 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当上层建筑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 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2.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 (1)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实现方式:在阶级社会里,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与实现方式 (1)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实现方式: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3.我国社会主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