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站广场改建工施工组织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工程概况
宁波“南站广场改建工程”由宁波民用设计研究院设计。本工程呈一字弄型,平面尺寸为72.3m*177m,建筑面积为12000m2本工程主体采用钢筋砼板柱结构、墙中均布置了无粘结预应力筋,楼面顶板为双向无粘结预应力结构体系,板厚为350mm,结构柱网跨度为8.1m*8.1m局部为7.5m*8.1m,横向~轴间设二条结构后浇带,为板中预应力筋的一端张拉处。用1860MPa低松驰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端采用QM夹片锚具、固定端采用挤压锚具,砼强度为C40 。
二、施工方案
(一)施工准备
1、预应力设计图纸深化工作
1.1后浇带的留设宽度位置及分段张拉布置(见图一)
2、预应力技术交底工作
3、施工设备的标定工作
4、材料的质量抽检工作
(二)预应力施工工艺
1、施工工艺流程
2、非预应力筋的施工
先铺柱帽底筋和平板下排钢筋焊接网片待绑扎完毕进行预应力筋穿束,穿束后再安放管线与上排焊接网片;端部钢铰线工作长度大于300mm。
3、无粘结筋的制作,铺设及张拉。
①断料:下料宜采用砂轮锯式切断机,不得用电弧切割。切割后的无粘结筋应逐根对护套进行外观检查,外皮损处均需用胶带进行缠绕修补,缠绕时须搭一半。
②做固定端P型挤压头:断料后,先剥去无粘结钢绞线的部分外皮,将油质擦净,然后用专用的GYJ型挤压机做P型压头,在此过程中注意在套管内涂润滑剂,并且套管内的螺旋筋不可漏掉。
编号:下料后的单要无粘结束应立即贴上相应的编码条。然后分类堆放以便供货。
下料长度及计算公式:如下图为例
LT=(1+8H2/3L2)*L H:二者失高差 L:弧线的投影长度
LT: 弧线化为直线的总长度
L1 = 1205mm L2 =2890mm LT=(1205+2890)*2=8190mm
4、布束:
①对预应力板:铺放无粘结筋之前,应预设铁马凳,以控制无粘筋的设计轮廓尺寸,一般每隔2m设一马凳,跨中处可直接帮扎在底筋上。
②若板面内的非预应力钢筋及其他管线与预应力钢筋在位置上发生冲突,应以预应力钢筋为主。铺放完毕后应及时检查无粘结钢绞线外皮的破损情况,轻微破损的用黑胶带包裹,严重破损的应及时更换,以确保工作质量。
③端部锚垫板的安装。锚垫板、螺旋筋和钢绞线位置固定好后,安装预应力锚具保护套并封上端部模板。端部锚垫板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放置,垫板应与模板固定并且同无粘结钢绞线垂直。
5、混凝土浇筑
①在无粘结筋铺放组装完毕后,应进行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当确认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②在浇筑混凝土前,要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检查无粘结筋的束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张拉端和固定端的安装是否符合工艺要求,若不符合应及时进行调整和绑扎牢固。
③浇筑混凝土时,严禁踏压无粘结筋及触及触碰锚具,应确保无粘结筋的束形和锚具的位置准确。
④混凝土应振捣密实,必须保证张拉端和固定端混凝土的浇捣质量,应进行正常养护。混凝土成型后,若发现有裂缝或空鼓现象,必须在无粘结筋张拉之前进行修补。
6、张拉。
①张拉前的准备工作
A、根据混凝土强度试快报告,混凝土强度值达到设计规定的允许张拉强度时(100%),方可开始进行张拉。
B、张拉前必须对预应力板承压铁板表面进行清理,并检查承压铁板后是否有空洞,同时将外露的波纹管清除。
②预应力张拉
A、锚具安放前应清理预垫板上的灰浆,把锚环对准孔道套入预应力长期筋束,塞放夹片时,夹片间隙留出长度应均力,并用钢管及小锤轻轻敲紧,不致脱落。
B、装置千斤顶时,应便于推动千斤顶靠拢锚具并与孔道对中;应力筋通过千斤顶时排列整齐。
C、采用两端张拉:对多束预应力筋本着对称的原则进行张拉。两端张拉时,采用对讲机进行联络,以达到两端张拉力同步、同压均匀上升。在达到设计应力值时二端不得同时放松,应交替相继放松,先在一端锚固,再在另一端补足张拉力后进行锚固。两端张拉力应一致,二端伸长值应均匀,相加后符合规范要求。
D、当张拉长束因千斤顶张拉活塞行程不足需多次张拉时,应分级张拉,中间各级临时锚固后,重新安装千斤顶,并重新读表和量测伸长值后再继续张拉,避免长值测量累计误差。
E、设备标定。应做到一表一顶,如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重新标定:
油压表损坏
严重断、滑丝
千斤顶修理后
F、张拉工艺:
1)张拉控制应力σcon=0.75×1860=1395MPa,超张拉3%,即:1395×1.03=1436.9Mpa。
2)张拉程序:0→20%→103%σcon(量出伸长值)→卸荷。
3)伸长值:初应力时
显示全部